(一)石松目

叶螺旋状排列,无叶舌,多数种类的孢子叶集生于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球,也有不分孢子叶和营养叶的,孢子囊生于叶腋基部,孢子同型。孢子萌发成配子体需要菌根共生,配子体为不规则的块状体,全部或部分埋在地下。本目有 2 科,即石松科(Lycopodiaceae)和石杉科(Huperziaceae)。两科的区别在于前者茎匍匐,孢子囊集成孢子叶球、孢子叶与营养叶异形, 孢子壁具网状、拟网状或颗粒状纹饰;后者茎直立,孢子囊不成孢子叶球, 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或较小,孢子壁具蜂窝状纹饰。兹以本目中最大的属石松属(Lycopodium)为代表。本属约 400 种,分布于全世界。

石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或直立,也有悬垂的,具不定根,通常叉状分权,小枝密生鳞片状或针状小叶,通常螺旋状排列,无叶脉或仅具 1 条中脉。茎分表皮、皮层和中柱 3 部分。表皮 1 层,具保护作用。皮层宽, 内有机械组织及叶迹。机械组织的位置有靠近在中柱附近,也有在表皮下面的。茎的中央为中柱,无髓,也无形成层,呈辐射式星状中柱(图 5-5)。有的种类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隔并几乎平行排列,这种类型的中柱,称为纺织中柱。木质部为外始式。

孢子囊生在孢子叶的近叶腑外,大多数种类的孢子叶集生在分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球(图 5-6)。但也有一些种类。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且不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囊大、肾形,有短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四面形,黄色,为同型孢子。

石松的孢子落地后,通常经过多年的休眠才能萌发,而且需要有特定的真菌的共生才能生长。石松属的配子体为不规则的块状体,有假根。有些种类的配子体全部埋在土中,无叶绿体,如石松的配子体(图 5-7)。有的种类是部分埋在土中,部分露出地面,气生部分有叶绿体,如地刷子石松

(L.complanatumL。)(图 5-8)的配子体。也有的配子体生在土壤表面, 具叶绿体,能营光合作用,如灯笼草[Palhinhaea cernna(L.)A.franco et Vase.]的配子体。配子体生活期很长,部分或全部靠菌丝营养,精子器和颈卵器同生于配子体的上面,并埋在组织中(图 5-9)。精子器椭圆状,具厚壁。精子有两根鞭毛,能游动。颈卵器的颈部露出配子体外,内具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和卵。受精时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解体消失,精子游入其中并和卵

受精,所以受精时脱离不了水,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胚。胚有胚柄细胞、基足,并初步具有根、茎、叶的雏形。胚长大即为孢子体,孢子体能独立生活时,配子体就死亡了。

石松属植物大都产于热带、亚热带,也有广布于温带及寒带地区的,喜酸性土壤,我国约有 20 余种,常见的有石松、地刷子石松、灯笼草(图 5- 10)、千层塔(L.serratum Thunb.)(图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