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称方法的困难

通常把利用对称性探索自然奥秘的方法称为对称方法。人们利用对称

方法,曾取得过科学上的进展。

过去,人们认为,粒子物理学中宇称(P),是反映空间左右对称即镜像对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是守恒的,这就是通常说的宇称守恒定律。这一定律在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的条件下都是正确的。但是,1956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下,空间的左右对称会出现破缺,也就是说,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 P 不再守恒了。这一预言,被 1957 年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她同时还证明了,电荷的共轭变换 C, 在弱相互作用下也不守恒。这就打破了通常人们认为的,空间反演对称和正反粒子变换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称的传统观念。后来,物理学家们又预言, 宇称 P 和电荷的共轭变换 C,虽然在弱相互作用下分别不守恒,但 P、C 二者联合作用又是守恒的和对称的。朗道曾将这一组合变换的对称性称为“CP 对称原理”。这一原理为μ±粒子的衰变实验所证实。1964 年,菲奇等人发现,在 k 介子的衰变实验中,CP 联合作用在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恒。这说明,CP 联合对称并不严格成立,即又出现了对称破缺。但是,如果加上一个时间反演 T,则出现了 CPT 联合作用的对称。这说明,当分别考察空间反演(P)、电荷共轭变换(C)、时间反演(T)时,可能是分别不对称的,但它们做某种联合反演则又变为对称的。这个复杂过程表明,在科学的认识过程中,似乎经历着:对称——不对称——新的对称——新的不对称这样的链条。但是,这个链条在什么条件下能成立,却难以寻求统一的模式。

在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中,人们还常常采用“对称填补法”来做出科学发现。所谓“对称填补法”,就是把科学的逻辑体系中不对称的地方, 填补成对称的,从而有目的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这个方法曾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例如,Ω-粒子、粲夸克 C,都是用这种方法先做出预言,后来才得到证实的。1962 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根据 SU(3)八重态模型的对称性,预言了Ω-的存在,后来就被出色地证实了。过了两年,即 1964 年,盖尔曼又提出著名的夸克模型,预言了强子由 u、d、s 三种夸克组成, 这一成果使他获得了 196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到 1970 年,格拉肖注意到, 夸克和轻子有很好的对称性,而轻子有 ve、e、vμ、μ四种,其中,三种轻子 Ve、e、μ和三种夸克 u、d、s 是一一对称的,唯独另一种轻子 vμ没有与之对称的夸克,出现了对称性破缺。据此,他大胆地预言了存在着粲夸克 C,并指出,粲夸克 C 与轻子 yμ相对称。这一预言,被 1974 年丁肇中等人发现的ψ/J 粒子所证实。上述成果,鼓舞了人们大胆地去使用“对称填补法”来思考问题。但是,在某些场合对称填补法却是无能为力的。例如,现代化学中,有人利用周期律的对称性,填补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八、九周期;还利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对称性,用填补法制定了有机物周期律,事实证明,这种填补没有取得进展。

以上情况说明,利用对称填补法是有条件的,那末,这种条件是什么呢?现在谁也说不大清楚,这就是对称方法的困难。

总之,对称与破缺的转化以及在科学研究中利用对称方法,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将会极大地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