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序与无序的概念及其历史

所谓有序,是指事物内部的要素或事物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运动转化;无序是指事物内部各种要素或事物之间混乱而无规则的组合和运动变化。有序与无序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形成事物的秩序。

古人早就对世界的秩序进行过直观的猜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认为, 世界是从毫无秩序的一片混沌发展来的。他们把太古时期描述为“混沌相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后来,盘古开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天和地就从混沌中分化出来了。大诗人屈原则认为,人类面对的自然是从混沌中发展来的观点,是无法考证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他还进一步问道:“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他提出的问题,是当时自然科学根本无法回答的。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有许多人也认为,世界发展的方向是从混沌到有序。例如,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火分化产生出来的,德谟克里特则认为,世界是由杂乱无序的原子,由偶然的碰撞结合而产生的。

历史跨入近代以后,人类对有序与无序的探讨,就逐步地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法国的狄德罗认为,“混沌是不可能的,因为由于物质的原始性质,本质上就存在一种秩序”。他说,宇宙是有序的,它类似于一个弹性体,一旦外力的干扰终止,它就会回到原来的秩序上去,有序是物质的原始属性。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大自然即使在混沌中,也只能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活动。”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不同意世界单纯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观点,也不同意世界是单调地从有序走向混沌的观点,他认为,“这两种过程都是片面的和表面的, 都设置了一个不确定的目标。”

现代,自然科学更为广泛地探索了有序和无序的关系,但在这种探索中,面临着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