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概念的疑难问题

这里所说的疑难问题,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关于核素概念的不明确性,而是指与核素理论相联系的实质性困难问题。

核素概念不同于同位素概念,后者属于化学元素范畴。不能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两者可以等同使用而忽略其区别。核素,“即习惯上所说的‘同位素’”(见 1977 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核素常用数据表》)——这种说法属于概念不明确之列。

核素(nuclide,nuclear species),主要是表征特定原子核的概念。在原子系统中,核素有正常的核外电子壳层结构,因此可以把它视为“原子”,也可把它看作“同位素”。然而,当原子体系的电子壳层结构变形、甚至崩溃的时候,例如在地球核心那样的高压状态之下,只要有核类存在, 哪怕是“裸核”,核素概念自然适用,但原子、同位素的概念就无用武之地了。

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同核异能态。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在通

常意义上就是“同一原子核”,例如234 Pa

143

,其β 半衰期为6.75小时。

后来发现这种“同一原子核”具有另外不同的核性质,例如主要是β 衰变

(占99.87% ,其余的0.13% 是同核异能跃迁)的半衰期是1.17分,这被看作

是234 Pa

143 的异能态,命名为同核异能态,标记为234m Pa

143

,也被叫做同核

异能素。234 Pa

一核素234 Pa

143 成为“具有同核异能态的核素”。问题在于,234 Pa

不同的表现形式,还是另外一种独立的核素呢?

143 是同

91 143

《核素常用数据表》一书指出,“对于半衰期≥0.1 秒的同核异能态, 则作为独立的核素排列在相应基态核素的后面。”“作为独立的核素”

这种说法并没有明确回答234 Pa

143 与234 m Pa

143

是不是两种不同的核素的问题。

异能就意味着核内具有不同的能态结构,同质异能就意味着同质异构。如果肯定同核异能态是不同的核素,笔者认为这是在原子核层次的“同分异构体”,“同分”系指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异构”则表明这些核子构成原子核的结构方式不同。在化学上的同分异构体是不同的化学物质;在核层次的同分异构体则是不同的核素物质。如果进一步要问,不同

的核素物质就是不同的原子核吗?这是核素概念的真正疑难问题。现在文献上通常说的“同核”异能态,“同核”异能核素,就包含着这一疑难悖论问题。所谓“同核”显然是同一原子核的意思,实质上不能视为同核。似乎叫同质异能态(或者同质导能素)可以避开这个问题,但这仅仅是从表面上回避了,要进一步追问,疑难仍旧存在。

据统计,现已知三百多种原子核有异能态,其中十几种原子核有两种

异能态,标记为m1和m2 ,例如116ml In、116m2 In。这些异能态是以“长寿

命”(半衰期≥0.1 秒)为标准的。划分标准的人为可变性,使疑难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不管核素从激发态回到低态或基态的途径如何,即不论是γ跃迁,还是放射内转换电子,只要能测出同质异能素的寿命来,“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就要大大增加。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人们把标准降到了 10-10 秒这个数量级。近几年,科学家们干脆退守到这样一个“标准线”:只要激发态的寿命可测量出来,就算是同质异能素(卢希庭主编、胡济民审校,《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 1981 年版)。换句话说,寿命小于 10-10 秒, 只要是能被测量出来的异能态,就算是同质异能核素。这样,同质异能核素的定义问题就更加重了核素概念的疑难。核素稳定存在的规律性问题, 核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性问题,都因核素概念的疑难问题而趋于复杂化,从而也就增加了幻数理论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