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后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
非智力因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动力。它包括情感、动机、性格、兴趣、信心、习惯等方面的内容。除了极少数智力超常儿童以外,绝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智力状况一般,而学习刻苦,学习意志坚强,习惯良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激励,劲头越来越足。与此相反,后进学生失败多,挫折多,心理障碍多,对学习缺乏信心,没有兴趣,认定自己“蠢”,甚至对还没有尝试的东西就先得出失败的结论,智力完全处于沉睡贮存状态。经常听到老师、家长所反应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等惋惜,包含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提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品质,千方百计调动其积极性,使智力恢复到活跃状态,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七岁才开始说话,上小学时,由于反应迟钝,曾被老师撵出教室,后来却创立“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未考上初中, 后来经过一年的刻苦补习,以 100 分的优异成绩升入初中,从此爱上了数学等等。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对某方面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许多工作有成效的老师也大都是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矫正学习习惯,激励克服困难等方面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