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个体生态环境的诊视
看学生不能只盯住已经形成的个人品质。欲使学生克服问题行为及学业不良,还必须联系他生成的外部环境。这一节,想从教师教育的视野上解决对学生问题的环境诊断问题。
- 社区文化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一种高度的共同一致的文化。它拥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以及某种价值观念。它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和人的发展方向有着潜在的影响。
学生受到社区文化的陶冶或熏染的性质、方向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大范围上可分为城市与乡镇区域。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特质, 表现出一种开放、进取、自由、崇高创新的精神。城市家庭的规模小,家庭观念淡漠。生活方式变化大且快,层次也较高,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人际关系以间接接触为主,因而关系较浅。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较强。
城市学生兴趣广泛,热衷于课外兴趣小组,注意服装的样式。城市学校的学生犯罪和种种社会越轨行为较之农村学校多。在交往意向方面,城市学生更多要求对方活泼、开朗、有特长、有幽默感。
农村,经济活动较为简单,分工和职业门类较少,尽管目前一些发达地区也开始呈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但并没有改变乡村式的社会氛围。农村血缘、家庭观念浓厚,传统习俗较多,也构成了乡村文化精神娱乐的一种方式。乡村中人与人直接接触为主,因而关系自然、密切。表现出一律化的特征,而缺乏个性,受传统的伦理规范的约束较多。生活节奏较为缓慢,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一种小农的农本主义倾向,安居而不重迁。
农村学生喜爱体育活动,愿意承担社会工作。在交往意向上,农村学生更多地要求对方持重、守纪律、勤劳、有集体责任感,较少地要求对方活泼、开朗、有幽默感。在学校存在问题上,农村学生犯罪远远少于城市学生,但以性犯罪居多。但近几年农村少年犯罪有明显上升,从农村文化角度看,与
封闭型农村文化的变迁和逐渐解体有关。过去农村处在封闭落后状态的时代,道德、舆论对人们深层感情的压抑,对行为的外在制约、控制作用很强。在开放的背景下,这种非制度控制力弱化了,而各种“庸俗文化”乘虚而入。加之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满足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青少年各种越轨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就会急增。这是近些年农村教师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现象。
集镇,其经济结构具有混合性特点,农工商一体化,职业结构文有兼业性,亦工亦商。它既是农村居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又是城市科技、经济和文化向农村辐射的中转站。其居民则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比乡下人“洋”,比城里人“土”,属于一种过渡型的生活方式。集镇文化表现为一种融合和功利的精神,即对城市文化的敏感,吸收很快,并与乡土文化进行融合和“翻译”。集镇居民在价值观上比城市、乡村居民更讲究实惠、功利。
集镇学生是城乡学生的兼容,上能登大雅之堂,下能走田间小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为有较广泛的选择范围,集镇不生的个体差别明显,城市型与乡村型共存,或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出不同的城乡倾向。
农场是一种接近集镇文化的另外一种生产性的社区文化。它标示着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和广阔的生活天地。农场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表现为博大与精深的文化特征。农场学生既有农村学生的朴素、刻苦和乐群特征, 又有城市学生交往意向中的时代个性。学校问题类似集镇,介于城乡之间。
教师在教育观察与学生问题分析时,要了解不同社区文化之间的差异, 又要把握所在社区的教育影响特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育。
- 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和规范环境,反映出明显的个体生态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态环境。一些专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里, 孩子的认知型有区别,在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不鼓励孩子应用完整的语言, 叙述概念多于分析概念。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家庭里,往往注意语言合乎语法逻辑,通过讲明道理,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启示和训练。一群没有父亲的孩子,由于缺乏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及交谈的机会而显得智商低下。当前中国的“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儿童的语言发展比较快,也可能培养出唯我独尊的小皇帝。
分析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准确解释说明学生行为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学生现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家庭影响复杂多样,分析性资料也比较多,这里就不做详细探讨了。
- 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育态度,周围人的期待。这些构成了学生个体成长的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微观环境的影响。比如:
①同伴影响。学生同伴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各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②花盆效应。花盆是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
在家庭里,父母过份娇惯和溺爱,凡事由家长代劳,甚至把家庭与社会大环境隔列开来。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经不起挫折,他们进入学校里学习, 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强调求同思维,不允许求异思维;只限于“标准答案”,不要求独立思考;只要求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产生这种结论的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风浪,也难以获得社会成就。
③教师性格的直接作用。国外有些学者主张应对每个即将从教者进行一般性格适应性诊断,只有诊断合格者才可当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是教育期待。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人际环境。以下几种教师对差生的期望传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安排在近处的控制位置上。
教学情境中教师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对差生课堂提问少,让其上黑板练习的机会少,认为提问差生很费时间。差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候他们答完的时间少。
对差生课堂中的失败行为不加容忍,视其为破坏课堂纪律。
答错问题时,批评差生时比批评好生多,认为差生主观因素多,甚至怀疑其动机不良。
答出问题时,表扬好生多于表扬差生,认为差生有偶然性。
答不完全时,表扬差生多于表扬好生,认为差生已经过了一番努力,对差生期望值过低。
为差生提供的指导时间,详细的反馈少于为好生。对差生的学习和努力要求不如好生那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