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什么?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公司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公司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按工作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以提高经营效率、工作效率为目的,用于行

政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劳动组织、劳动工资等人事内部控制制度,电子计算机操作内部控制制度,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以保护财产物资和确保会计资料可靠性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现金、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保管、整理、归档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按建立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正确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内部控制制度按控制方式可分为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和察觉性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每个公司的性质、业务、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规、合法性控制。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即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在合规、合法的范围内开展。

  2. 授权、分权控制。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环节日益增多,业务种类纷繁,作为企业高层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必须将事权进行合理划分,对下级授权、分权。在授权、分权范围内,授权者或分权者有权处理有关事务;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擅自处理有关事务。

  3. 不相容职务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某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即分别由两人以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舞弊。例如, 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记录与保管职务不得由一人担任。

  4. 业务程序标准控制。对每一项业务活动,按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建立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不仅有利于使实际业务活动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且有利于对实际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5. 复查核对控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业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以免发生差错和舞弊。

  6. 人员素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实施人员的素质。人员素质的控制,除了对人员本身素质(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较广博的知识水平等)提出较高要求外, 还应对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