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1 世界人口发展
单位:百万人
年 份 |
人口数 |
年份 |
人口数 |
年份 |
人口数 |
年份 |
人口数 |
---|---|---|---|---|---|---|---|
7000(公元前) |
10 |
1400 |
373 |
1900 |
1608 |
1970 |
3696 |
5000(公元前) |
30 |
1500 |
446 |
1920 |
1790 |
1975 |
4066 |
2500(公元前) |
40 |
1600 |
486 |
1930 |
1996 |
1980 |
4453 |
0(公元,下同) |
230 |
1650 |
545 |
1940 |
2252 |
1981 |
4530 |
1000 |
275 |
1700 |
623 |
1950 |
2525 |
1982 |
4607 |
1100 |
306 |
1750 |
728 |
1955 |
2757 |
1983 |
4685 |
1200 |
3481800 |
906 |
1960 |
3037 |
1984 |
4762 | |
1300 |
384 |
1850 |
1171 |
1965 |
3354 |
1987 |
5000 |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年鉴》1973 年、1982 年;联合国《统计月报》1985 年 1 月;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63 年;苏联《世界各国人口》1978 年;美国人口咨询局《世界人口数据表》1984 年 4 月;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
构《关于世界人口变迁的调查研究》1982 年 3 月。摘自鲁志强:人口问题与发展战略决策
(二)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时期
冰期开始时,也就是在 300 万年前,人类首次出现在地球上。从那时起, 人类实际上就在不断向地球的全部陆地表面扩散(图 3.1)。
根据世界各国人类学者和人口学者所提供的资料。已有可能清楚地追溯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图 3.2,图 3.3)。从图 3.2 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历史至少有如下三个特点:
图 3.2 过去 50 万年人类人口增长
- 长期以来人口增长率非常低。虽然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率达 1.7%— 2.0%,但从全部人类史来看,平均增长率仅为 0.00011%(R.Thomlinson,
1965)。
- 整个人口增长史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从原始人发展到 1 亿人
口,经历了 200—300 万年,即到了公元前 10004 年前后,世界人口方达到 1 亿人。
-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呈现指数增长形式。这就意味着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明显地加快,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高速度。根据历史人口学家的估计,1650 年,全世界的人口只有 5 亿人,这就是说,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人类活动之后,世界人口才发
展到 5 亿。以后,过了 200 年,大约在 1830 年左右,世界人口达到 10 亿。
又过了 100 年,大约在 1927 年,世界人达 20 亿。再往后人口增长速度就更快了:
1960 年,即用 33 年时间,人口达到 30 亿。
图 3.3 按对数绘制的人口总数增长曲线(资料来源:同图 3.1) 1974 年,即用 14 年时间,人口达到 40 亿。
1987 年,即用 13 年时间,人口突破 50 亿大关。
按此人口增长速度发展,2000 年全世界人口将超过 62 亿。从任何意义上来说,世界人口的增长早已进入“起飞”阶段。
根据图 3.2,可以把世界人口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 50—60 万年前开始,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隧石刀片和矛头改良了狩猎工具,火的使用提高了食物质量,第一次较大地提高了人口增长率。但是,随后在生产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人口增长率没有继续提高, 人口增长仍较缓慢。到公元前 1 万年时,世界人口达到 500 万左右
(D.E.Dumond,1975)。
第二时期,从大约公元前 8000 年,即新石器时代开始。由于工具的改进与农牧业的早期发展,人类食物有了较稳定的来源。人口增长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 0.03%左右(W.D.Borrie,1970),使世界人口在公元元年达到 1 亿(W.D.Borrie,1970)至 2.5 亿(Ehrlichetal.,1977)。从公元初至中世纪,人口死亡率很高,达 30‰—40‰,出生率为 35‰—50‰,增长率为 5‰—10‰。但由于经常出现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使人口增长率实际上不超过 1‰。公元 1300 年,世界人口达到 3.84 亿,但这时从中亚传到欧洲
的黑死病——鼠疫,使人口于 1400 年又剧减至 3.73 亿(表 3.1)。
第三时期,大约在 200 年前,人类实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工业、医学革命,采用了新的能源,实现了机械化,发展了新医药。人口死亡率从农业社会的 30‰—40‰。降到工业社会的 10‰—15‰。14 世纪那种大规模的瘟疫再也没有出现过。人口增长率从 17 世纪以前的 1‰逐渐增加至 10‰—20
‰。这个增长阶段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少数工业化国家已经达到了人口的零增长,但占全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尚未达到新的稳定阶段。尽管几个人口大国(如中国和印度)近年来已出现增长率稳定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即使按照 17‰的平均增长率计算,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仍将达到 62 亿的水平。
(三)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人类寿命延长所致。的确,随着整个人类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类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了。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调查,全世界有 42 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的平均寿命在 75 岁以上,其
中日本为 81.3 岁,居首位,澳门和法国为 80.3 岁。男性平均寿命,日本为
75.5 岁,澳门为 75.1 岁。中国男女的平均寿命,解放前是 35 岁,1957 年提高到 57 岁,1982 年提高到 68 岁。
但也有人认为,长寿,不管人们是活到 60 岁、80 岁或 100 岁,基本上与人口问题无关,这可以用图解说明(图 3.4)。
图 3.4 长寿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资料来源:范淑琴等译,环境科学—世界存在与发展的途径)
在图 3.4 中,假定每个家庭有 4 个孩子,每一代的间隔是 20 年。以 60 岁、80 岁和 40 岁的估计寿命(根据概率统计求得)作比较。在每种估计寿命中,开始时人口都为 14 人:祖父母 2 人,父母 4 人,小孩 8 人。在估计寿
命为 60 岁一栏中,由于每新一代的增加,最老的一代人便被从图中除掉,因
此在图中可保持 3 代人(图 3.4a)。请注意,每一代的人口增加 1 倍,即从
14 人增加到 28 人,然后增至 56 人⋯⋯。
在图 3.4b 中,估计寿命增至 80 岁,这样在图中保持 4 代人。对于下一代来说,人口中留下来的老年人开始使总人口增加大约 7%。但在这之后, 每一代的人口仍然只增加 1 倍,即从 30 到 60 到 120 人⋯⋯。
在图 3.4c 中,估计寿命减少到 40 岁,因此,人口中少了较老的一代, 最初的结果是比估计寿命为 60 岁的人口减少了 15%左右。但这次减少之后, 仍然开始每一代增加 1 倍人口。
可见,老年人寿命的长短对人口数量的长期影响很小。真正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生多少小孩和这些小孩有多少长大成人并生育下一代人。而这是由经济和社会因素决定的。人口增长较快的往往是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
- 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落后,需要劳动力在较原始的农业社会里,家族生活在他们自己耕种的小块土地上,而他们大部分必需品就出于此。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里,孩子是一种经济财富。他们不仅是家务劳动的重要帮手,而且又是老年人的保障。当父母年迈,不能劳动时,儿女们就照顾他们,这是农业社会的传统。而在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在城市的生活中,孩子们几乎不负担任何家务劳动,一切都依靠别人去做,而他们的食物、衣服、
教育等都由父母负担。此外,在高度发达的国家,老年人有养老金和其它形式的生活保障,因此,老年人不需要依靠他们的子女。
- 婴幼儿死亡率高,迫使家庭用高出生率来抵偿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水平仍不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至今仍很落后。所以,婴儿死亡率虽有下降,但水平仍然很高。平均每 10 个出
生婴儿就有一个活不到周岁,有的国家甚至每 5 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活不到周岁;1—4 岁的幼儿死亡率同样很高。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必然迫使家庭用高出生率来抵偿。如印度,平均要有 6.3 个孩子,才有 95%的可能性保证父母活到 65 岁时,有一个孩子活着奉养他们。
-
文盲率高,不易接受现代科学知识发展中国家文盲很多,人口教育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农村地区文盲率更高,而妇女文盲率更是高得惊人。例如,尼泊尔 1971 年 15 岁以上的人口的文盲率高达 87.5%,女性文盲率更高达到 97.4%。人口文盲率高,容易接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另一方面,不容易接受避孕节育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国家人口出生率高是可以理解的。
-
妇女地位低,在生育问题上没有决定权原始社会末期,从母系社会变为父系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下降,开始出现“男尊女卑”的现象。目前,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始终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妇女担负着繁重的劳动,她们实际上没有摆脱低下的地位,在生育问题上没有决定权。这也促使亚非地区发展中国家广大妇女的高生育率保持下去。
-
盛行早婚,是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出生率的原因之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盛行早婚,农村尤甚。这是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的一个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法定婚龄低,实际婚龄也低。早婚的结果必然导致早育、密育、多育,使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出生率。例如,中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各省市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早婚现象,早婚人口主要分布在边疆省区,但内地及沿海省区也占一定比例。另外,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所反映的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也令人吃惊:生育第二胎的、第三胎的、第四胎的、第五胎的共计一千万人。
-
旧的传统风俗、宗教教义、人口政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育观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虽然社会前进了,时代不同了,但多少世纪以来遗留下来的旧风俗、旧习惯仍顽固地扎根于这些国家人们的头脑中。重男轻女、多子多孙、四世同堂、养儿防老等仍然是一种传统势力,很难克服。
有的宗教教义影响也使生育率保持在高水平。例如,西亚、北非、东南亚盛行伊斯兰教,南亚盛行印度教,拉丁美洲盛行天主教。这些宗教的教义都鼓励多生多育,不允许人工流产或做绝育手术。
除上述因素外,人口增长还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有关。对于什么是人口政策,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不少国家甚至至今还否认他们有人口政策。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批评为干预基本人权——生育子女的权利。对此,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人口政策;而由政府制定并正式颁布的人口政策,被称之为积极的人口政策。所以,不管是否公开宣布有人口政策, 各国政府实际上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着一项人口政策。
到 1978 年为止,世界上仍有 36 个国家的政府公开实行或倾向于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世界各国实现人口政策的措施主要有三类:第一,思想
影响措施;第二,经济措施;第三,行政立法措施。例如法国,1939 年成立“人口最高委员会”,颁布“家庭法”。规定给有 3 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给予
更多的补助;在拥有 200 名以上职工的工厂工作的妇女,可连续休产假两年, 并允许丈夫分享假期等。
前苏联,规定多子女的家庭可以得到一次性或固定性的补助;多子女的女职工可以提前 5 年退休;获“母亲英雄”、“母亲光荣”、“母亲奖章”
的多子女母亲有享受住房的优先权利;对 30 岁以下新婚夫妇提供住房一间, 有一个孩子后改为提供单间一套的住房,有两个孩子后提供两间一套的住房;并且规定,对头胎给予 50 卢布的一次性补助,第二和第三胎均给予 100
卢布补助,产假延长到 18 个月。
新加坡最近采取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的人口政策,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妇女多生孩子。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是:持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工资可增长 5%;生两个孩子,工资可增长 10%;生三个孩子,工资可增长 15%。为了保证人口质量,还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生第二个孩子时须交纳罚款。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着,有人把人口的急剧增长称之为毫不引人注目却又担负着人类生死存亡的聚变。1987 年 7 月 11 日,
联合国宣布为世界 50 亿人口日。如果把这些人排列成队伍,每 50 厘米一个
人一直排到月球,可以排成 6.5 列纵队,而其中整整一队半是中国人。假如
也按此排列,中国人口可以绕地球赤道 13 圈多。
世界人口突破 50 亿大关,这个数字意味着一种迫切性。这种迫切性是指全世界都应当认识到控制人口对于人类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这种迫切性除了上述讲的世界人口的惊人增长外,还来自人口运动的惯性、周期性和历史性。概括地讲,惯性是指人口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都要经过一代人至几代人的时间才能改变,也就是有很强的滞后性;周期性是指有出生高峰,就必然伴随有上学高峰、就业高峰、婚育高峰、老年人高峰;历史性就是承认现实、接受现实。根据人口问题所出现的周期性和惯性,我们今天的 50 亿世界人口,
将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增长下去,达到 80 亿乃至 100 亿,至于世界人口究竟最终将稳定在多大的规模上,还要看人类近期内有效地控制生育的能力。
(四)未来世界人口的预测
关于未来世界人口的预测,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有关学者、专家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和预测方案。早在 60 年代,当世界人口增长率上升之际,西方学者中有人曾认为人口增长就象脱缰的野马,根本无法控制。因此,有人估计到 2000 年世界人口可能达到 100 亿,甚至达到 120 亿。
在 60—70 年代,“人口危机”论和“人口爆炸”论盛行一时,好象世界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危机阶段,大有地球上人满之患的灾难即将来临之势。其中有的人(H.福伊斯特,1960)甚至确定了“世界末日”为公元 2026 年 11
月 13 日星期五。他说:“如果人口象近二千年那样增长的话,届期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无穷大”。有的人(H.Fremlin)认为,如果以目前的增长率继续增长,则我们不能维持 800—1000 年。别的不说,那时由于人口(大约 1016
—1018,整个地球表面空间每平方米约有 120 人)所产生的热量和维持这些人口生活所产生的能量将不能消散。这样一种增长,人们必须要有能够忍受5000℃(与太阳表面温度相等)的皮肤,这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能够克服所有的人口限制因素(食物、空间、原料等),在不到 1000
年的时间里我们也将达到“绝对极限”,而且将由我们自身的热量使我们白热化而毁灭。
但与此相反,有人从市场上开始出售比较有效的科学的避孕药具出发, 同时又看到个别国家取得控制人口的成效,断言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将锐减, 大约到 2000 年时就会接近零。结果,除个别小的、落后的地区外,人口增长再也不会被视为主要的社会问题”(D.J.Berger,1967)。
70 年代后期,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学者、专家纷纷改变以前的看法,重
新修订过去对 2000 年世界人口数量预测,多数人降低了原来的预测方案。例
如,联合国 1973 年所作的 2000 年世界人口数量预测,其中等方案为 64 亿;
1978 年中等方案为 61.99 亿;1980 年估计数为 61.19 亿。
1988 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统计图表显示,2000 年世界人口将增至
62 亿。
近年来,联合国、世界银行和美国人口咨询社及一些人口学专家,根据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率发展趋势,对世界人口有关问题作了预测,认为世界人口发展有以下十大趋势:
-
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 62 亿,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 15.6‰。发达地区人口增长较慢,占世界人口比例逐渐缩小;而发展中地区人口迅速膨胀,占世界人口比例大幅度上升。
-
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退居第二,非洲的尼日利亚跃居第三。
-
由于种种原因,白种人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日趋减少。
-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发展最缓慢的地区,一些国家人口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5)到 2000 年,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为 63.9 岁,2025 年为 70.4 岁。
从 1950 年算起,75 年中增加 27.9 岁,平均每 3 年增加 1 岁多。
-
世界人口死亡率将稳步下降,人口老化趋势将日趋严重。到本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13.2%,一些国家将出现“超高龄化”。
-
人口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一半,超过 30 亿。
-
人们为了避开城市污染和噪音,发达国家将出现城市空洞化现象, 而农村将出现“城镇化”。
-
墨西哥城人口到本世纪末将超过东京,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
-
由于男女死亡率不同及其他原因,世界上的女人数量将超过男人
(世界人口发展和预测见表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