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金属

重金属是地球上最为普遍,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一类污染物。与其它污染物相比,重金属不但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反而能够富集于生物体内,并可以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一)重金属的概念及特征

重金属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严格统一的提法。但一般认为金属的比重大于5(或大于 4)者为重金属。

重金属元素很多,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 Hg、Cd、Pb、Cr 以及类金属 As 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 Zn、Cu、Co、Ni、Sn 等,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 Hg、Cd、Pb、As、Cr 等。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主要有以下特征:

  1. 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元素,在自然界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它遍布于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

  2. 重金属作为有色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由此而存在于环境中。

  3. 重金属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不同的价态、活性和毒性效应。通过水解反应,重金属易生成沉淀物。重金属还可以与无机、有机配位体反应,生成络合物和螯合物。

  4. 重金属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危害特点在于:第一,毒性效应;第二, 生物不能降解,却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三, 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放大作用;第四,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积蓄在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中毒。

(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迁移指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与分散问题。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迁移过程服从水力学原理。

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重金属以简单离子、络离子或可溶性分子,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水解、氧化、还原、沉淀、溶解、络合、螯合、吸附作用等)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这是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最重要迁移转化形式。这种迁移转化的结果决定了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危害。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包括下述几种作用:

沉淀作用:重金属在水中可经过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同相应的阴离子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容易生成沉淀物。沉淀作用的结果,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 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成为二次污染源。

吸附作用: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由于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大量的电荷,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无机胶体主要包括各种粘土矿物和各种水合金属氧化物,其吸附作用主要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胶体的吸附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有重大影响, 是使许多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最主要途径。

络合作用:天然水体中存在着许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无机与有机配位体,它们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度不同的络合物和螯合物。无机配位体主要有 Cl-、OH-、CO32-、SO42-、HCO3-、F-、S2-等。有机配位体是腐殖质。腐殖质能起络合作用的是各种含氧官能团,如-COOH、-OH、-C=O、-NH2 等。各种无机、有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生成的络合物和螯合物可使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新释放。重金属的次生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氧化还原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在天然水体中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