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一)种群的定义
种群就是指占据一定面积并经常有品种或变种之间杂交的同一物种的一个群体。种群虽由个体组成,但具有其个体成员所没有的某些特征。如个体有出生、成长和死亡,但只有种群才有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以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的方式;个体不能演化,但种群能演化,即种群能随时间的进程而改变其特征,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描述种群的主要参数
-
种群的大小:指构成该种群的个体总数。
-
种群的生物量:指一种群个体的总重量。
-
种群的三种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
出生率:指种群中出生个体的比率,可用两种方式表示。第一,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所出生个体的数目;第二,单位时间内所出生个体占种群的百分数。
死亡率:指种群中死亡个体的比率。与出生率一样,也可以用绝对数目或相对百分比表示。
增长率:指种群净增长的速率。可用三种方式表示。第一,单位时间内净增长的个体数目;第二,单位时间内净增长的生物量;第三,单位时间内净增长的百分数。对于人口问题重要的是净增长的百分数。
(三)种群的结构
种群的结构通常是指种群的年龄结构,此外,也可考虑其性别结构或世代结构等。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的个体按其生命史不同阶段的分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影响着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 同时还对其它物种与环境发生影响。
人口正是由不同的世代相互重叠而构成的。通常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百分数表示这种结构,这就是所谓的年龄金字塔或人口百岁图。它为比较不同人口的年龄结构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手段,而且也是预测人口未来趋势的重要依据(图 3.7 和图 3.8)。
从上述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瑞典、墨西哥和中国人口结构的特点。以中国人口金字塔为例(图 3.8),1982 年人口金字塔上出现了两个外凸和两个内凹:25—34 岁年龄组和 10—19 岁年龄段出现扩张,而 20—24 岁
和 0—9 岁两个年龄段出现收缩。两次外凸对应着建国初期和 1963—1968 年两个人口出生高峰时期。两次内凹对应着两次人口下降时期,一次是对应着1960—1962 年三年困难时期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导致人口增长率突然
下降;另一次是进入 70 年代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并取得成效,使人口增长得到控制的结果。
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将人口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静止型和缩
减型,分别代表着人口的不同发展趋势(表 3.8)。按照桑德巴的分类标准, 中国从 30 年代开始到 1964 年,人口结构均属于典型的增长型人口。70 年代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从增长型人口向静止型人口过度。这种过度状态的人口年龄结构仍有潜在的增长动能。
(a)美国的;(b)瑞典的;(c)墨西哥的
(资料来源:同图 3.4。)
图 3.8 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资料来源:鲁志强:人口问题与发展战略决策,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