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能量的来源中,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占 88%;草原和牧区占 10%;海洋占 2%。有人预

测,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从目前来看,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面积约为 30 亿公顷,人均只有 0.5 公顷。但是, 这有限的耕地资源仍在不断地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人口的增长, 城乡的不断扩展、工矿企业的建设、交通路线的开辟等,每年约有 1000 万公顷耕地被占用;第二,为了解决因人口增加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一方面对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耕地表土侵蚀严重,肥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湖造田,其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上述两个方面的最终危害是导致土地沙化。全世界每年因沙化丧失的土地达 600 万—700 万公顷。第三,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除了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和精耕细作外,就是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而后者已成为污染土壤的重要因素。上述原因促使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情况更为突出,随着人口的增加,尽管每年都开垦一定数量的荒地,但人均耕地面积还是逐年减少:1950 年为 0.18 公顷;1980 年下降到 0.1

公顷;1990 年又下降到 0.085 公顷,按此速度发展下去,估计到 2000 年,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0.069 公顷了。也就是说,由于人口的增加,每公顷耕地需要养活的人口数在不断增加:1950 年为 5.5 人;1980 年增加到 9.8 人;1990年增加到 11.8 人;到 2000 年每公顷耕地就要养活 15 人。

(二)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

淡水是陆地上一切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大陆每年总降水量为 11 万立方公里,但被人类利用的只

有 7000 立方公里。即使加上人类通过筑坝拦洪每年所控制的 2000 立方公里

左右,人类有可能利用的淡水也只有 9000 立方公里。

由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降水的分配量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也都极不均匀。因此,世界上许多地区淡水不足。加上人口激增,用水量不断增加, 使本来就不丰富的淡水资源显得更加紧张,目前全世界已有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

中国的淡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按人均占有量来看,水资源并不多。目前, 中国可利用水量年均只有 1.1 万亿立方米。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少地区缺水。根据中国经济发展规划,2000 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比 1980 年翻两番,即增加至 4 倍,年均增长率为 7.18%,这就意味着用水量也要逐年增加。另外,在保持人均耗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年至少应该增加 1.2%的用水量,这就给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再有,因“三废”排放而造成的水质污染,减少了有限的淡水资源,突出了水资源的危机。

(三)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影响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现代化进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 年的 100 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 2%。而 60 年代以后,工业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达到 4%— 10%,出现能源紧缺。能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是有限的,而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是必然趋势,因此,能源危机是世界性的,它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人口增长不仅使能源供应紧张,缩短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而且还会加速森林资源的破坏。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燃料主要来源

于树木。

中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绝对数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在现代社会中,要满足衣食住行和其它需要,人均能源年消耗量不得少于 1.6 吨标准煤。发达国家远远超过此数量,以美国为例,1979 年美国人均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达 12.4 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6 倍。如果按人均能源年消耗量最低值

为标准,到 2000 年中国人口控制在 12.6 亿计算,那时中国能源需求最少不能低于 20 亿吨标准煤。这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1980 年中国能源消耗量仅为 6.36 亿吨。可见,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

(四)人口增长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人口增长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矿物资源和其他物料。上述物质在燃烧、冶炼和生产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排入大气,这些污染物质经过物理、化学、光化学反应,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及温室效应,破坏了大气质量,使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气候,从而引起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调。

此外,人口增长也对城市环境和工业发展产生影响。城市人口激增,不仅会造成就业困难和社会问题,而且带来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包括大气和水的污染以及噪声、垃圾、恶臭等危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在企业中很难采用自动化技术与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不得不允许他们开办街道小厂和社队企业,这些小厂设备差、技术弱、排放“三废”浓度高,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使社会经济与生活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以致阻碍了工业的持续发展。

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D.L.Meadows 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并作了形象的概括。该模型认为,人口激增必然导致下列三种危机同时发生:

  1. 土地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结果引起粮食产量的下降。

  2.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过多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也随之下降。

  3. 环境污染严重,破坏惊人,从而使粮食急剧减产,人类大量死亡,

    人口增长停止(图 3.5)。

应该承认,该模型只是一种纯数字计算的结果,它忽视了人类控制自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地宣扬了人多为患的论点,但也确实反映了生态平衡与人口增长的密切关系。

总之,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人口与能源、环境等相互牵连的领域见图 3.6)。

图 3.5 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

  1. 在人均粮食和人均工业产量达到高峰值后,人口和污染仍在继续增加,其结果是死亡率的剧增。

  2. 资源翻一番,此时工业化达到更高的峰值,但到 2100 年时仍和 a 一佯, 所不同的是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摘自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1984。)

图 3.6 互相牵连的领域

(资料来源:王肖萍等译: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