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智圈与人类文明
理智圈—noosphere,来自希腊字根 noos,意为理智、思想,是法国哲学家德哈德夏丹(Tei-harddeChardin)造的词。这个名词最初的含义是超越生物圈以外的思想圈层。后来维尔纳德斯基(Vernadsky,1945)将其重新定义为:人类按照其意志、兴趣和利益而重新塑造的生物圈,即受人类控制和影响的生物圈。
由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不同,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控制的程度也不同。原始自然人时代,人与动物差不多,一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一个同体积的动物消耗的相近,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很小,更谈不上“控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控制程度愈来愈大。所以, 理智圈应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虽说现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控制达到了极大的程度,但还不能说如今的地球生物圈已成为理智圈。
人类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建立了完全由人类控制的、或人类控制很强的生态系统,就是工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维尔纳德斯基分别称之为工艺圈 technosphere 和农艺圈 agrosphere),我们可以合称之为人控生态系统
(artificialecosystems)。与之相对的是人类影响较小的、控制很弱的自然生态系统(naturalecosystems)。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愈来愈小,目前在陆地上绝对不受人类影响和控制的自然生态系统几乎不存在了。
两种生态系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
自然生态系统消耗其自身捕获或转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并有一定的剩余能量储存于岩石圈中。而人控生态系统自身消耗的能量大大超过其自身捕获、转化的太阳辐射能,而靠消耗岩石圈中储存的太阳能(石油、煤、天然气)及其它非初级生产的能量(水力、核反应)来维持。
-
人控生态系统中物质转移的速率千百倍于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耗钢铁 0.5—1 吨,其它金属几百公斤。
-
人类在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成人控生态系统的同时,大量的物种绝灭了,生物分异度和环境分异度大大降低。人控生态系统是靠人来维持的、极少数物种占优势的、环境单调的生态系统。
-
人控生态系统是地球化学失衡的、不稳定的系统。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物的排出造成大气 CO2、SO2 的积聚,某些元素及化合物在循环途径中阻滞并在河、湖、海洋或土壤中积累,某些人造化合物(例如塑料)不能进入地球化学循环。不稳定的人控生态系统靠消耗岩石圈能库中的能量来维持(例如农业生态系统靠化肥、机械运作、农药来维持)。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逐步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把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对平衡的、高分异度的、复杂的自然系统变为靠消耗巨大的储存的能量和物质资源来维持的、地球化学失衡的、单调的、不稳定的人控生态系统。人类最终会把整个地球生物圈变成理智圈。
这就会出现一种危险:人类是按照自身的利益来重新塑造生物圈的,所建立的理智圈是否理智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深度,取决于自然观, 取决于人类对其自身的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判断,取决于许多人类自身不能预料的因素。迄今为止,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更多
的岩石圈储存的能量的消耗,更多的物质消耗(物质元素转移),更多的自然物种的绝灭,更大的环境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文明进步,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则有可能造成地球表层系统向金星与火星的状态演化(大陆局部沙漠化已在提醒我们),从而造成人类文明的终结。
文明与进步的概念应当修正。人类不能在忽视自然、忽视地球的情况下发展其社会文明。人类的文化系统应当是在地球生态系统之中,文化演化(文明进步)应当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协调。
当全体人类认识到这一点时,真正理智的理智圈才能建立。
(参考文献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