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热污染

目前,大量的火力发电站和日益增多的核电站直接向大气和水域中放热,已经造成局部地区的热污染。这对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可能是很重要的, 就全球范围而言,人类活动所放出的热量目前还不足以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相匹敌,其总量大约是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能总量的 0.01%,这样一小部分能量对地球热量总平衡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其长期增长速度与效应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太阳辐射达到大气圈顶部时其能量为 350W/m2,其中大约 30%被反射, 被地表吸收的不足 50%,达到下层大气与地表的热能约为 100W/m2。

现在世界工业化地区的面积为 0.5×106km2,这些地区的能量生产占全世界的 75%,所释放出的热量平均为 12W/m2 。城市地区较高,如纽约市为630W/m2,相当于太阳辐射的 6 倍多。莫斯科人工能源所释放的热量也已超过

太阳辐射。洛杉矶县人工释放的热量为 7.5W/m2,即相当于太阳辐射的 7.5

%。可见人类活动已能对 104km2 这样大的地区产生可观的影响(图 5.26)。

图 5.26 世界能源生产所达到的规模。在 1 万平方公里面积

上人为影响已达到净辐射平衡的 10%。在 100 万平方公里密集上达到 1

%。

(资料来源:Ehrlich,P.R.等,Ecoscience:population, Resource,Environment. 1977.)

如果世界的能源生产按每年 5.6%的速率增长,从 70 年代算起至 2000 年,世界能源生产将增加五倍。发达国家一些地区内因能源生产而放出的热量将相当于太阳辐射的 20%—50%。全球平均可能使热量增加 1%。

如果说这个数字目前还能让人放心的话,那么如果不加控制,到公元2100 年时,世界人口 200 亿要达到今天美国能源消费的水平,则在全球范围内人为的热辐射将相当于太阳辐射的 2%,大陆上则 4、5 倍于此数。这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

目前,限于燃料和技术等原因,各类火力发电站中热能利用的平均效率约为 35%左右。也就是说燃料潜能的 2/3 没有被利用,而成为“余热”散失掉。如果作为热水供工厂或居民使用,或供暖房生产,就可以降低这部分能源的消耗。可是,许多火电站都通过冷却水把“余热”排入河流。“余热” 提高了河水的温度,结果产生多方面的环境效应。

电站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 6—9℃。但这种水影响河水温度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流动状态。例如,在英格兰艾恩布里奇电站下游,在洪水期间,塞文河河水的温度只增加 0.5℃,而在低速流动情况下,河水温度会增加 8℃(Rodda 等人, 1976)。

一般来讲,水温增加 6—9℃,对温度敏感的鱼类是有害的。水中鱼类会因为升温而死亡。另外,水温的提高造成溶解氧的减少,而溶解氧是生物降解废物的氧化作用所需要的。同时,氧化的速率加快了,消耗的氧气会更多, 因而使水中氧的含量进一步降低。

温度也影响低等生物,例如浮游生物和甲壳动物。在冷水中,硅藻是水中占优势的浮游植物,不会引起严重的富营养化;在同样的营养水平上,如果提高水温,则绿藻开始占优势,硅藻减少。在高温下,蓝-绿藻大量繁殖起来,形成富营养化。热污染进一步的生态后果是,很多鱼类的产卵和回游特性会由于热状态的改变而破坏。

此外,由于热污染,水源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栖息在该地区的昆虫将提前苏醒,而远离该地区的本应先苏醒的昆虫,却仍处于冬眠状态。昆虫苏醒次序的更迭,会造成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中断,破坏生态平衡,使提前苏醒的昆虫大批死亡,甚至灭绝。

河流热污染除上述火电站排放“余热”的直接原因外,还有其它原因。包括由水库的大小、深度和季节不同,造成河流温度状况的变化;由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变化;城市渠道构造上的变化;渠道遮蔽程度的变化;暴雨径流量的变化以及地下水成分的变化等。另外,农业区人类的活动也能引起河水温度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