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5.14 简单模式计算的二氧化碳加倍引起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

研 究 者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变化(℃)

WangandStone ( 1980 )

2.00 — 4.20

Charlock ( 1981 )

1.58 — 2.25

Hansen 等( 1981 )

1.22 — 3.50

HammelandReck ( 1981 )

1.71 — 2.05

Hunt ( 1981 )

0.69 — 1.82

Wang 等( 1981 )

1.47 — 2.80

Hammel ( 1982 )

1.29 — 1.83

Lindren 等( 1982 )

1.46 — 1.93

LaiandRamanathan ( 1984 )

1.80 — 2.40

SomervilleandRemer ( 1984 )

0.48 — 1.74

(资料来源:王明星,大气化学,1991)。

(三)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效应对气候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只有在形成了重大灾害以后才能完全确切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全球气温的迅速上升必将引起海面上升和造成不少地区的气候紊乱。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必然导致海洋的热膨胀和冰川、极地冰雪融化,从而引起海面上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地球平均海面升高不到 15

厘米,根据目前地球变暖的程度,可以预测到 2075 年海面将上升 30—213 厘米。

海面升高对居住在沿海地区约占全球人口 50%的人们带来严重的影响。海面只要上升 1 米,就可以把尼罗河三角洲全部淹没。这个地区的人口、可耕地和产值均占埃及全国的 12%—15%。在孟加拉国,海面上升 1 米,就会淹没占国土总面积 11.5%的土地,占总人口 9%的居民将迁往他地,使 8

%的国民生产总值受到威胁。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肯定给不少地区的气候带来变化。在中纬度地区,夏季温度可能上升到超出地球平均气温的 30%—50%。这就意味着中纬度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到处都可能出现干燥的土壤,灼热的阳光。美国五大湖的水平面可能下降 30 厘米。

半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可能进一步减少;热带潮湿地区的气候可能变得酷热而且干燥,热带风暴将变得更加频繁和更加严重。同时,气候变暖将使洪水灾害进一步加重。

由于海面上升和气候变化,必然引起谷物减产而导致饥饿和大规模移民问题。迁移的人们为了获得土地和自然资源而展开竞争,就可能形成和加剧地区冲突,将打乱业已形成的全球势力平衡。

中国地域作为全球环境的一个区域,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就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而言,与北半球一样,同样存在着变暖的趋势,但远不如北半球变温的幅度显著,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造成这种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进行论证。

从国家气候变化协调组第二工作组专为 1990 年 5 月末的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二工作组第三次全体会议所准备的报告来看,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有以下 5 个方面:

  1. 对农业影响,既有正效应(增产),也有负效应(减产)。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综合效应,将使中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至少 5%。

  2. 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非常严重。根据多种模型(气候和水文)计算的结果:由降水量、经流量、蒸发量形成的水资源增加或减少的地区差别很大。尤其是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因此变干的可能性最大。

  3. 海平面上升将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损失。根据 GCM(大气环流模式) 并按照 2×CO2 的条件,预测 2030 年海面上升 20 厘米左右,中国东南沿海现有的盐场和海水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4. 对有些树种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生长分布区域发生变化,产量将严重下降。

  5. 将使永冻土融化消失,并发生大面积的热融下沉与斜坡热融坍塌, 造成已经开发建成的广大区域的冻土公路,铁路及民用建筑的破坏。

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还难以估量,有许多问题还难以研究,但总的结果是令人忧虑的。

(四)防治温室效应的对策

对于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化,并由此产生的危害,人们都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荣、我们现在就应对此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图 5.12)。基本对策有:

  1. 控制二氧化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

  2. 自大气中消除超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 减弱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强度;

  4. 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与规划;

  5. 加强国际合作,缔结国际公约。

图 5.12 全球变暖现象和对策

(资料来源:PPM,No.9,1989)

上述对策中人类能够很快办到的,效果较好的是方案(1)。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将是极为有效的(表 5.15)。采用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等发电技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化石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