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气圈氧平衡失调——潜在的危险

大气中 O2 的主要来源是叶绿素——包括陆生植物与海洋藻类体内的叶绿素——的光合作用,而 O2 主要消耗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其残体分解时好气细菌的需要,以及一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氧化作用。自从大约 16 亿年以前含氧大气圈最终形成以后,尽管大气中含氧量出现过一些波动,但迄今基本上保持收支相抵的动态平衡。

然而,目前人类活动至少在三方面影响着 O2 的生产:一是大规模的植被

破坏,包括森林、草原和沼泽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其中尤以热带雨林的破坏最为严重,象号称“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正在遭受严重的摧残;二是因海洋石油污染严重影响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海洋藻类产生的 O2 占全球产氧量的 1/4;三是北方苔原地带因石油开采引起苔原植被的破坏。苔原植被产氧多而耗氧少,对大气 O2 的供应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有的俄国

学者已对本国苔原植被的破坏表示深切的忧虑。

O2 占大气组成的 21%,属于常量组分,目前尚难以察觉其减少的迹象。但是,如果上述几方面的影响继续发展,不少生态学家担心今后几个世代之内会面临 O2 短缺的问题。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而且,即使植物的光合活动完全停止,大气中现存的大量 O2 还可以维持 2000 年才能消耗完毕。何况,石灰岩与其他沉积岩中也含有氧,又可以缓冲 1000 年,目前似乎无须杞人忧天。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即在 O2 完全消耗之前,由于不完全的燃烧作用与其他氧化作用,所产生的 CO 就会达到危险的程度,直接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