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5 中国人口数及构成

(年底数)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按性别分 按城乡分

市镇总人口

乡村总人口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人口数(万人)

比重(%)

人口数(万人)

比重(%)

1949

54167

28145

51.96

26022

48.04

5765

10.6

48402

89.4

1950

55196

28669

51.94

26527

48.06

6169

11.2

49027

88.8

1951

56300

29231

51.92

27069

48.08

6632

11.8

49668

88.2

1952

57482

29883

51.90

27649

48.10

7163

12.5

50319

87.5

1953

58796

30468

51.82

28328

48.18

7826

13.3

50970

86.7

1954

60266

31242

51.84

29024

48.16

8249

13.7

52017

86.3

1955

61465

31809

51.75

29656

48.25

8285

13.5

53180

86.5

1956

62828

32536

51.79

30292

48.21

9185

14.6

53643

85.4

1957

64663

33469

51.77

31184

48.23

9949

15.4

54704

84.6

1958

65994

34195

51.82

31799

48.18

10721

16.2

55273

83.8

1959

67207

34890

51.91

32317

48.09

12371

18.4

54836

81.6

1960

662O7

34283

51.78

31924

48.22

13073

19.7

53134

80.3

1961

65859

33880

51.44

31979

48.56

12707

19.3

53152

80.7

1962

67295

34517

51.29

32778

48.71

11659

17.3

55636

82.7

1963

69172

35533

51.37

33639

48.63

11646

16.8

57526

83.2

1964

70499

36142

51.27

34357

48.73

12950

18.4

57549

81.6

1965

72538

37128

51.18

35410

48.82

13045

18.0

59493

82.0

1966

74542

38189

51.23

36353

48.77

13313

17.9

61229

82.l

1967

76368

39115

51.22

37253

48.78

13548

17.7

62820

82.3

1968

78534

40226

51.22

38308

48.78

13838

17.6

64696

82.4

1969

80671

41289

51.18

39382

48.82

14117

17.5

66554

82.5

1970

82992

42686

51.43

40306

48.57

14424

17.4

68568

82.6

1971

85229

43819

51.41

41410

48.59

14711

17.3

70518

82.7

1972

87177

44813

51.40

42364

48.60

14935

17.1

72242

82.9

1973

89211

45876

51.42

43335

48.58

15345

17.2

73866

82.8

1974

90859

46727

51.43

44132

48.57

15595

17.2

75264

82.8

1975

92420

47564

51.47

44856

48.53

16030

17.3

76390

82.7

1976

93717

48257

51.49

45460

48.51

16341

17.4

77376

82.6

1977

94974

48908

51.50

46066

48.50

16669

17.6

78305

82.4

1978

96259

49567

51.49

49692

48.5l

17245

17.9

79014

82.1

1979

97542

50192

51.46

47350

48.54

18495

19.0

79047

81.0

1980

98705

50785

51.45

47920

48.55

19140

19.4

79565

80.6

1981

100072

51519

51.48

48553

48.52

20171

20.2

79901

79.8

1982

101541

52310

51.52

49231

48.48

21154

20.8

80387

79.2

1983

102495

52865

51.58

49630

48.42

24126

23.5

78369

76.5

1984

103475

53423

51.63

50052

48.37

33006

31.9

70469

68.1

1985

104532

54011

51.67

50521

48.33

38244

36.6

66288

63.4

1986

105732

54605

51.65

51116

48.35

43753

41.4

61968

58.6

注:

  1. 本表各年人口包括大陆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数字。

  2. 市镇总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总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口。1984

    年,建镇标准有调整,新建镇较多,因此 1984 年以来市镇总人口增加较多。

(摘自鲁志强:人口问题与发展战略决策,1988。)

(二)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截至 1990 年 7 月 1 日零时,中国大陆人口为 1133682501 人,加上台湾、

香港、澳门的人口,中国总人口数为 1160017381 人。大陆各省、市、自治区

1989 年 7 月 1 日至 1990 年 6 月 30 日的一年内,出生人口为 23543188 人,

死亡人口为 7045470 人,年增长人口为 16497718 人。

通过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还表明,大陆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5 岁及 15 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 180030060 人,同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目相比,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 22.81%下降到 15.88%。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还表明,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猛增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大约少生了两亿多人。但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实现控制人口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基数大 1990 年中国人口已达 11.6 亿,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人口基

数大,因此每年出生和净增的绝对数量很大,每年净增加 1600 万人,相当于

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我国一年净增人口数相当于美国 7 年中净增的人口数量。

  1. 增长速度快从中国人口发展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来看,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更是突飞猛进。从公元前

    2245 年到公元前 207 年,人口增长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公元 2 年至

1685 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0.3‰;1685 年至 1849 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8.6

‰;1849 年至 1949 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2.7‰;1949 年至 1982 年,年平均增长率为 19.7‰。之后,随着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1990 年人口增长率为 11.7‰。

  1. 年龄构成轻解放前,由于中国人口发展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特点,因此,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接近成年人口型。

解放后,由于长期保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加上两次生育高峰,这就使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14 岁以下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35%,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5%。而经济发达国家,14 岁以下人口一般只占总人口的 24%,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却占总人口的 11%。这表明中国属于人口年龄构成轻的国家。它意味着在今后若干年内,劳动就业人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数增多,其结果必然造成人口增加。

  1. 素质低解放后,中国人口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人口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

    35 岁,提高到 1982 年的

68 岁;人口死亡率由解放前的 28‰下降到 70 年代以来的 7.6‰以下。在文

化素质方面,根据 1987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核算,有文化的人口达 65.3

%,文盲、半文盲人口比率下降到 20.6%,1990 年再次下降到 15.88%。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人口素质还是比较低的。婴儿死亡率比发

达国家高,人口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为:美国 509 人,日本 212 人,印度 52 人,而中国只有

13 人。

  1. 分布不均衡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理分布不均。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中国目前仍有十分之一的地区无人居住。中国人口高度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而西北部人口很稀少。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 1935 年首先提出了体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一条基本分界线,即“瑷珲—腾冲线”。按此线划分,东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 36%,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 96%;西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则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4%。

1982 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将“瑷珲—腾冲线”进行了修改,将此

线向南延伸,经过瑞丽止于中缅边界,约延伸 100 公里。按此新线划分,东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 42.9%,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 94.4%;西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 57.1%,而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5.6%。可见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格局在中国具有稳定性。

从海陆关系来看我国人口分布状况,具有从沿海向内地人口逐渐由稠密变为稀疏的特点(表 3.6)。

从表 3.6 中可以看出,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逐渐减少。

距海岸带 200 公里以内的人口密度为 407 人每平方公里,而距离海岸带 1000

公里以上的人口密度只有 21 人每平方公里,体现了东南沿海密集而西北内地稀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