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7 中国人口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 m ) |
154-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4880 |
---|---|---|---|---|---|
人口( 104 ) |
66904 |
20798 |
10014 |
10013 |
2311 |
占总人口(%) |
60.8 |
18.9 |
9.1 |
9.1 |
2.1 |
面积( 104km2 ) |
44.5 |
97.2 |
162.5 |
239.9 |
315.9 |
占总面积(%) |
15.0 |
10.2 |
16.9 |
25.0 |
32.9 |
人/km2 |
463 |
214 |
62 |
42 |
7 |
(摘自周光复等:中国人口国情,1990。)
从表 3.7 中可以看出,中国 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的海拔 500 米以下的地区。其中 200 米以下的平原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60.8%。而海拔 2000 米以上地区,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33%, 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2%。
总之,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上述特征与世界人口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即由沿海到内地,由平原向山地、高原人口逐渐稀疏,这是由人类生存对环境的要求所决定的。同时,这种分布趋势也是与经济发展的布局相适应的。
第二,农村人口比重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尽管随着工业化的迅速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由 1949 年的 89.4%下降到 1980 年的 80.6%、1990 年的73.8%,但目前农村人口仍有 8.5 亿。大量的农村人口给土地等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农村人口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远不如城市。
第三,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据统计,1950 年中国共有城市 132 座,1986 年增加到 353 座,1990 年达到 461 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 1949 年的10.6%上升到1980 年的19.4%,1986 年的22.13%,1990 年达到了26.23
%,城市人口约为 3 亿左右。
- 人口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解放后,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总的来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生产的增长速度却较慢,生产的产品只够生活消费,难以进行资金积累和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阻碍了经济增长。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三)中国今后人口的发展
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延长平均世代间隔以及调节生育高峰等具有重要作用;少生是控制人口出生率的关键;优生即是保证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根据中国的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考虑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是当务之急,而且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和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