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RP 的输入信息

MRP 系统有三种输入信息,即主生产计划、库存状态与产品结构信息。

(一)主生产计划(MPS)。将计划时间内(年、月)每一时间周期(月、周、旬等)最终成品的计划生产量,记入主生产计划。它表示计划需求每种成品(产品)的数量和时间。

产品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预测与用户订货来确定,但它并不等同于预测, 因为预测未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而计划则要进行生产能力平衡后才能确定;预测的需求量可能随时间起伏变化,而计划可通过提高或降低库存水平作为缓冲,使实际各周期生产量趋于一致,以达到均衡稳定生产。产品主生产计划是 MRP 的基本输入,MRP 根据主生产计划展开,导出构成这些产品的零部件与材料在各周期的需求量。

有些企业除生产成品外,同时还生产(并销售)用于维修或试验用的备件、部件,它们属于独立需求。这些备件、部件的品种、数量、需求时间等也应通过预测及用户订货来确定,并输入 MRP 系统中。

(二)库存状态信息。库存状态信息应保存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我们将之统称为项目)的库存状态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当前库存量。指工厂仓库中实际存放的可用库存量。

  2. 计划入库量(在途量)。是指根据正在执行中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

    在未来某个时间周期项目的入库量。在这些项目入库的那个周期内,把它们视为库存可用量。

  3. 提前期。是指执行某项任务由开始到完成所消耗的时间。对采购件来说,是从向供应商提出对某个项目的订货,到该项目到货入库所消耗的时间;

    对于制造或装配件,是从下达工作单到制造或装配完毕所消耗的时间。

  4. 订购(生产)批量,是指在某个时间周期向供应商订购(或要求生产部门生产)某项目的数量。

  5. 安全库存量。是为了预防需求或供应方面不可预测的波动,在仓库中经常应保持的最低库存数量。

此外,还应保存组装废品系数、零件废品系数、材料利用率等信息。

(三)产品结构信息。产品结构又称为零件(材料)需要明细表如图 3

—4 所示。图 3—4 中以字母表示部件组件,数字表示零件,括号中数字表示装配数。从图 3—4 中可以看出,最高层次(0 层)的 M 是企业的最终成品, 它是由部件 B(每件 M 产品需用 1 个 B)、部件 C(每件 A 产品需用 2 个 C) 及部件 E(每件 A 产品需用 2 个 E)组成的。而每个第一层次的日部件,又是

由部件 C(2 个)、零件 1(1 个)、2(1 个)组成,依次类推。这些部件、组件和零件中,有些是工厂自己生产的,有些可能是外购件。如果是外购件, 如图 3—4 中的 E,则不必再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贮方式及处理方法,将在下节进行讨论。

1

C(1)

2

2

D(1)

4

2 层
2

D(1)

4

1

11

12

3 层
1

11

12

4 层

图 3-4 产品M 的结构

当产品结构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根据输入的结构关系,自动赋予各部件、零件一个低层代码。低层代码概念的引入,是为了简化 MRP 的计算。当一个零件或部件出现在多种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或者出现在一个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上时,该零(部)件就具有不同的层次码。如图 3—4 中的部件C 既处于 1 层,也处于 2 层,即部件 C 的层次代码是 1 和 2。在产品结构展开时,是按层次代码逐级展开,相同零(部)件处于不同层次就会产生

重复展开,增加计算工作量。因此,当一个零部件有一个以上层次码时, 应以它的最低层代码(其中数字最大者为其低层代码。图 3—4 中各零部件的

低层代码如表 3—1 所示。

表 3-1

件 号

低层代码

M

0

B

1

E

1

C

2

D

3

1

4

2

3

4

3

11

4

12

4

一个零件的需求量为其上层(父项)部件对其需求量之和。图 3-4 按低层代码在作第二层分解时,每件 M 需要部件 C2 件;B 需要部件 C1 件,因此生产 1 个成品 M 共需 3 件 C。部层展开时一次求出,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