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最优化生产技术在 MRP 中的应用

一、最优化生产技术的概念

最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OPT),是一种计划与调度的工具。它是由以色列学者在 70 年代提出,1979 年由创造公司

(CreativeOutput)引入美国,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形成软件推广应用。OPT 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生产现场出现的“瓶颈”现象,以及装夹时

间、批量、优先级、随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改善生产现场管理,以达到增加产量、减少库存、降低消耗,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瓶颈”的概念。一个生产部门是利用一定的生产资源,将原材料变为最终产品的系统。生产资源是指机器、人力资源、生产场地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有“瓶颈”和“非瓶颈”资源之分。“瓶颈”是制约系统产量的关键。它可能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制约系统产量的机器设备、或高技术专门操作者、或稀有工具等。

[例]一个产品制造,要经过装配、喷漆、检验三个工作中心,如表 3-28 所示。

表 3-26 每个工序所需时间 单位:小时

装配时间

0.25

喷漆时间

0.35

检验时间

0.20

假设每个工作中心每周可用能力为 40 小时,若每周生产 100 件产品,对

各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如表 3-27 所示。

如市场需求为每周 130 件产品,对每个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如表 3-28 所示。

生产 100 件时各

表 3-27 工作中心所需工时 单位:小时

生产 130 件时各

表 3-28 工作中心所需工时 单位:小时

由于每个工作中心每周只能提供 40 小时的可用能力,为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 130 件),喷漆中心就成为生产的“瓶颈”,而其他两个工作中心则为“非瓶颈”工序。

(二)“瓶颈”与“非瓶颈”的联系。在制造资源中,“瓶颈”与“非瓶颈”资源之间的联系,可呈现如图 3—25 所示的四种类型。

类型 I,生产流从“瓶颈”流向“非瓶颈”资源,如上述例子中喷漆与检验工序的联系,为满足市场需求,喷漆车间可能利用率达到 100%,而检验中心的利用率可能只达 56%,检验中心利用率受到喷漆工序能力的约束。

图 3—25 “瓶颈”与“非瓶颈”联系的四种类型

类型Ⅱ,生产流从“非瓶颈”流向“瓶颈”资源,如上例中,由装配工作中心流向喷漆工作中心。装配中心的利用率只能达 70%左右,虽然装配有能力增加产量,但其结果只会使喷漆工作中心等待加工的库存量增加,并不能增加整个系统的产出量

类型Ⅲ,假设由“瓶颈”工作中心与“非瓶颈”工作中心分别生产 A、B 两种零件供应装配中心,装成产品。“瓶颈”工作中心的能力已 100%利用, “非瓶颈”只需利用 80%能力,就能保证供应装配所需的零件。如果此产品十分畅销,虽然可以增加“非瓶颈”工作中心的利用率,增加零件日的产量, 但由于“瓶颈”能力限制 A 零件产量不能相应提高,最终产品产量仍不可能增加。

类型Ⅳ,两个工作中心各自生产零件提供给市场,若市场对这两种零件的需求为独立需求,则此两工作中心,可根据各自的市场需求和能力安排生产,互不影响。若市场对这两种零件的需求是相关需求,则仍然存在“瓶颈” 问题。例如:零件 A 与 B 是相关需求,市场上需要一件 A,相应需要两件 B。“生产 B 的工厂生产能力 100%利用,每日能生产 B100 件,而生产 A 的工厂具有每日生产 70 件 A 的能力。由于受 B 厂生产能力的限制(“瓶颈”)使 A 厂生产能力不能全部利用,否则 A 零件就会生产过剩,无法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