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CIMS 的发展

早在 60 年代,信息处理技术中就已经提出了“综合”或“集成”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1973 年,当约瑟夫·哈林顿明确提出 CIM 时,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

(SocietyofManufacturingEngi-neers,SME)认为,CIM 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方法论,而不是一种产品。

70 年代末期到 80 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 CIM 的实施开始提到日程上来。1985 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美国 IBM 等几家大公司展示了它们的 CIM 模型,促进了 CIM 的开发与研究。1987 年以后,CIM 已成为制造类企业计算机应用研究的热点,许多计算机公司, 如美国 DEC 公司、IBM 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的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都相继提出了他们的 CIM 模型。

一些制造企业逐步开发 CIMS 系统,最初的开发应用比较集中于机械制造领域,主要解决机械制造离散型生产的自动化问题。接着逐渐向其他离散型生产领域,如电子仪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企业扩展,进而扩展至连续及半连续生产类型的企业,如化工、冶金等行业。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英国的 MAZAK 机床公司、日本惠普公司八王子工厂等,都是成功实施 CIMS 的实例。据日本统计,到 1989 年为止,已经开始开发或已开发 CIMS 的企业,在电子、精密机械行业中,已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 36.7%;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占 31.3%。不过,其中大多数工厂 CIMS 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美国正在实施 CIMS 的企业约 10 万家,其情况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处于起始阶段,他们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设计、生产等工作, 用计算机控制某些设备,多为单机自动化,没有集成为系统。这类企业约占实施 CIMS 企业的 76%。

第二类是在自动化孤岛的基础上,实现了局部系统或子系统的集成的企

业,约占 22%。

第三类是真正实现 CIMS 的企业,不过所建成的 CIMS 大多是在一个工段、一个车间或一个分厂范围内。只有少数企业在进行全面应用 CIMS 的试点。

目前 CIMS 虽然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但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根据美国科学院对美国在 CIMS 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五个公司进行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采用 CIMS 可以获得以下明显效益:产品质量提高 200—500%;生产率提高 40—70%;设备利用率提高 200—300%;生产周期缩短 30—60%; 在制品减少 30—60%;工程费用减少 15—30%;人工费用减少 5—20%;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300—3500%。

前联邦德国西柏林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通过大量调查,提出世界 CIMS 进展情况预测。他们的预测结果如图 5—1 所示。由图 5—1 可见,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CIMS 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图 5—1 CIMS 进展情况预测

CIMS 正在发展阶段,CIMS 的概念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和扩充。如德国的Siemens 公司提出了 CAI 的概念,将 CAI 定义为计算机辅助办公系统

(ComputerAidedOffice,CAO)与 CIM 的集成。其中的 CAO 包括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美国提出的计算机一体化生产经营 CIB

(ComputerlntegratedBusi-ness),它不仅在厂内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控制,同时实现与原材料供应厂、协作厂、用户单位的信息直接传输和共享公用信息,它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elnterchange,EDI)的应用, 是工厂 CIM 子系统与工厂外经营功能的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