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自 70 年代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贸易的流向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不一致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贸易的流向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不一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证实。从发展速度上讲,国际金融市场和银行国际贷款的增长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见图 8-1)。银行国际贷款的规模从 1977 年的约 7,000 亿美元增加到 1992 年的 70,000 多亿美元,而同期内世界贸易(以出口衡量)从约 10,000 亿美元仅增加到 30,000 多亿美元。从地区

① 关于国际租赁,详见陈建梁《国际融资技术与金融市场》第 9 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年。

流向看,一大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 图1

注:阴条年份(1979—1982 和 1990—1993)表示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年份。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2 年第 60 页和

第 109 页。

批离岸金融中心出现在经济和贸易都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分布在巴哈马、巴拿马、巴林、开曼群岛、智利、香港、以色列、韩国、黎巴嫩、荷属安的列斯、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阿联酋、台湾以及泰国等地的金融市场,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规模在 1991 年底时已分别达 14,861 亿美元和 14,233 亿美元①。从周期波动上看,从1977——1992 年的 15 年期间,世界出口贸易在 1981—1983 年连续三年下

降,而在 1984 年,1985 年和 1986 年则呈现徘徊趋向,但以银行对外贷款或对外负债衡量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在上述两个时期却未受影响,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再比如,从 1977—1992 年期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出现了两次周期性的衰退,第一次在 1979—1982 年阶段,第二次在 1990

—1993 年阶段,工业生产呈现不同程度的停滞甚至下降,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同的情况(如图 8-1)。总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再完全依赖世界贸易的流向和速度,也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相离散。

  1. 国际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迅速增长

金 融 创 新 和 表 外 业 务 ( FinanciallnnovationsandOff- balanceSheetActivities)的增长是 7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金融创新是指资金融通和金融中介的技术以及工具的创新,还指金融服务的品种的创新。表外业务是指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中介业务,这些业务不被作为银行的资产或负债而记入资产负债表,故称表外业务。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的风险,拓展了银行的经营范围、推动了国际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构成部分相互交叉,彼此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联系变得紧密。

票据发行便利(NoteIssuanceFacility)是 70 年代出现的一种金融创

① 《国际金融统计》1993 年 2 月号,第 32 页和 33 页。

新。它是指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或债券),期限一般为 3—6 个月,到期可以循环。而包销银行承诺购买借款人不能出售的那部分票据余额或承担备用信贷责任,承诺期一般可长达 5—7 年。这种新的金融品种就使得短期货币市场与中长期资本市场的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 图2

资料来源:摘引自陈彪如、马之騆、姜波克等编《国际金融学》第 11 章,表 11-2,西南财经出版社 1993 年。

货币互换是 70 年代以来的又一种金融创新。货币互换有时也可称贷款互换(MoneySwap)。交易双方筹借不同币种的贷款所需支付的成本不同,为使双方获利,同意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一定数额,经过一段时期后,再根据预先规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交换回本金。货币互换由此涉及到货币市场

(或资本市场)交易以及外汇市场交易这样两种交易。

债务——股权转换(Debt-EquitySwap)也是 70 年以来因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创新。它是指将所欠银行债务转换成股权的一种行为。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将所欠银行债务转换成债券在二级债券市场上公开拍卖。在将发展中国家所欠的银行债务转换成股权或债券时,通常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见表 8-6)。通过债务一股权转换,欠债的发展中国家减少了债务,贷款银行减轻了资金负担。通过债务—债券的转换,欠债国又获得了新的资金融通,贷款银行则同样减轻了资金负担。债务转换由此把存贷市场与证券市场连结了起来。

  1. 筹资证券化

筹资证券化在 80 年代上半期有比较大的发展,其过程在 1986 年达到高

峰后开始转入疲软。引起 80 年上半期筹资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拖欠银行国家贷款现象的严重,这不仅削弱了跨国银行进一步发行新的国际贷款的能力,也严重动摇了它们的信誉。这样,一方面使得许多有信誉的公司和国家转向证券市场,通过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资,另一方面使得许多银行开始在二级证券市场上出售自己对发展中国家的债权,形成债务一债券的转换。国际银行业在筹资证券化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们或者直接购买某些债券,或者负责某些债券的承销。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证

券融资,在 1986 年高峰时达到 2388 亿美元①,其后开始下降,但有大银行支持的证券发行却不见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