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首先明确提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是罗伯特。蒙代尔。1961 年,他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需求转移。假定有 A、B 两个区域,原来对 B 产品的需求现在转向对 A 产品的需求;若 A 正巧是 A 国,B 正巧是 B 国,则 B 国货币汇率的下跌将有助于减轻 B 国的失业,A 国货币汇率的上升有助于降低 A 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若 A、B 是同一国家内的两个区域,则汇率变动无助于解决 A 区域的通货膨胀和 B 区域的失业,除非这两个区域使用自己的区域货币。蒙代尔指出: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通货区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而不能解决同一通货区内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同一通货区内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因此,他认为:若要在几个国家之间保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必须要有一个调节需求转移和国际收支的机制,这个机制只能是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蒙代尔的理论是把需求转移放在等式的一方,把生产要素的流动放在等式的另一方,试图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适应需求的转移来保持同一通货区内各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各国发展是不平衡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反而可能使货币同盟中的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因为穷国在经济增长上得到的坏处可能会超过贸易上得到的好处。其次,蒙代尔没有认识到区分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比如,当上述例子中 A 区域正巧是 A 国,B 区域正巧是 B 国,A 和 B 结成一个保持固定汇率的通货区时,B 国国际收支的恶化会造成 B 国经济收缩,A 国国际收支的盈余会造成 A 国物价的上涨;于是,对投资的刺激将在 B 国下降而在 A 国上升,资本反而可能从 B 国流向 A 国,从而更加恶化 B 国的失业和 A 国的通货膨胀。至于劳动力流向,情况同资本流动不一样。B 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要求劳动力从 B 国流动到 A 国,
① 更详细的论述,可参阅拙著“西方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评介”,载《世界经济文汇》,复旦大学 1985 年第
3 期。
迁移到可能具有不同气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和道德风俗的遥远地区。这种迁移即便发生,数量肯定是不多的,迁移费用肯定是大的,调节效应肯定是在很久以后才发生的。劳动力迁移只能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发展,而不能成为解决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一个机制。总之,当国际收支发生失衡时,资本高度流动很可能是非均衡性的。至于劳动力的高度流动,由于迁移费用很高、时效滞长、数量少,因而也不能成为调节收支的一个机制。因此,我们不能仅凭此标准来判断最适度通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