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性货币同盟与欧洲货币体系
第一节概述
一个货币集团内,如果各成员国的货币相互之间保持严格的固定汇率, 并且不同货币之间可以充分自由兑换,那么,这个货币集团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货区。这种情形犹如英国一样。英国是一个独立的通货区,但在英国国内, 苏格兰中央银行也具有发行钞票的权力,苏格兰中央银行发行的一镑等值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一镑,两者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扩大到世界范围看, 上述严格意义的通货区并不存在。但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的货币合作、货币同盟或相对广义的通货区,确实引起众多国家的兴趣。比如:1961 年中美洲一些国家成立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1962年西非 6 国成立了西非货币联盟;1968 年和 1977 年拉美 5 国分别成立了安第斯开发公司和安第斯储备基金;1972 年 21 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阿拉伯货币基金;1963 年原苏联和东欧诸国建立了以转帐卢布为中心的经互会货币区;1972 年西欧诸国实行的货币汇率联合浮动(蛇形浮动)、并进而演变为较紧密的欧洲货币体系;如此等等,都是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同盟和通货区的表现。
严格意义上讲,适当区分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同盟以及通货区是有益的。
区域货币合作是一个最广义的概念,它覆盖所有有关货币合作的形式和程度,既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是紧密的;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既可以局限在某个方面,也可以是全面的。因此,区域货币合作实际上是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
区域货币同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通货区就是区域货币同盟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通货区(也可称货币区)具有 5 个显著特征:一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固定,二是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三是这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四是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机构,五是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从通货区的上述特征中可见,加入通货区可以带来不少益处,也会带来一定的代价。从益处方面讲,通货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因而可避免汇率波动对贸易和物价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商品的流通和物价的稳定;通货区内实行以主导货币为中心的货币自由兑换,因而有利于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金在区域内的自由移动,从而有助于国际分工、投资机会和生产空间的扩大;通货区有一个协调与管理机构,还有助于加强各成员国之间在货币问题上的合作,获取资金融通,减少摩擦。从代价方面讲,通货区内的固定汇率制度使成员国运用汇率政策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对非稳定性资本流动的控制能力也下降;当本国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或另一成员国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运用货币政策加以调节的能力也下降。由于有了这些矛盾,就需要将好处与代价进行比较,由此产生了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OptimalCurrencyAreaTheo-ry)。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所研究的问题,就是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是应该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加入通货区是利小于弊,是不应该。或者说,该理论研究的是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相互之间可以结合成为一个通货区。由于汇率问题、主导货币问题、货币兑换性问题都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大问题,因此,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实际上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