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汇率下浮与国际贸易交换条件
所谓国际贸易交换条件(以下称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动. 率.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当比率上升,称为贸易条件改善, 它表示由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有利变动而使相同数量的出口能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反之,当这一比率下降,称为贸易条件恶化,它表示由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相同数量的出口只能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这意味着实际资源的损失。当贸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若进出口数量依旧不变,则贸易收入必将改善(或恶化)。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对贸易条件发生影响。但贸易条件恶化不一定是货币贬值或货币下浮的必然结果。贸易条件的衡量可以用本国货币来衡量,也可以用外币来衡量。两种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在考察对实际资源的影响时,以外币来衡量更有意义。在下述情况下货币下浮对贸易条件的负影响可以十分有限。
第一,一国的进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其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便可以不受其进出口数量的影响。
第二,货币下浮的宗旨在鼓励出口商品的生产,而不在于降低其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货币下浮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仍保持不变。
第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高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低,也能阻止货币下浮后贸易条件的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公布中国总的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因此,我们自行选择中国进出口商品中各排行前十位的 10
类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作为样本,来考察 1981 年和 1985 年人民币两次贬值后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状况。我们假定货币下浮的影响需要一年的时差。1982 年和 1986 年这 10 类进出口商品各自在全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均为 50
%左右,因此,运用它们作为样板,是有代表性的,也不影响总体分析的正确性。在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时,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迹象
表 2-31982 年中国 10 类最大出口和 10 类最大进口商品单位美元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 |
变动率 |
进口 |
变动率 |
---|---|---|---|
服装 |
+11.47% |
钢板 |
+16.42% |
食品 |
+3.20% |
羊毛 |
+7.06% |
棉布 |
+7.40% |
化肥 |
-0.85% |
水产品 |
+8.97% |
棉花 |
-12.45% |
罐头 |
+12.25% |
糖 |
-24.91% |
涤棉 |
+14.77% |
聚乙烯 |
-13.97% |
煤炭 |
+19.25% |
合成纤维及长丝 |
+15.81% |
丝绸 |
+4.44% |
小麦 |
+6.79% |
原油 |
+3.65% |
木材 |
-8.46% |
石油制品 |
+6.22% |
精纺用合成纤维 |
+10.52% |
说明:单位美元价格=每类商品(进)出口总值/同类商品(进)出口总量。
资料:《中国统计年鉴》(英文版,1983 年),第 412—419 页。
能表明人民币下浮引起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从表 2-3 中我们看到, 人民币下浮(下浮 83%)一年后的 1982 年,在出口方面,10 类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均告上升;在进口方面,5 类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下降,另 5 类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上升。从表 2-4 中可以看到,1985 年人民币下浮后(下浮14%),1986 年中 10 类出口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6 类上升,4 类下降;在进口方面,5 类进口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下降,5 类上升。从表 2-5 中可以看到,总起来看,1981 年和 1985 年人民币两次贬值后,经过一年的时滞, 1982 年和 1986 年中国 10 类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共计发生 40
次变动,其中,计有 14 次的价格发生了不利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计有 26 次的价格发生了有利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不管上述计算的准确性怎样,至少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人民币下浮会导致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表 2-41986 年中国 10 类最大出口和 10 类最大进口商品单位美元价格的变动率
出口 |
变动率 |
进口 |
变动率 |
---|---|---|---|
服装 |
+2.7% |
生铁和钢板 |
+1.5% |
食品 |
-4.7% |
车辆及汽车底盘 |
+49.2% |
棉布 |
+3.9% |
化肥 |
-29.4% |
羊毛 |
+0.5% |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0.8% |
肉类 |
+15.4% |
电视机 |
+12.6% |
罐头 |
-6.1% |
化工原料 |
-2.0% |
涤棉 |
-4.4% |
合成纤维及长丝 |
-4.1% |
煤炭 |
+3.2% |
食品 |
-15.7% |
丝绸 |
+8.4% |
原木 |
+1.4% |
原油 |
-52.0% |
精纺用合成纤维 |
-3.3% |
说明:单位美元价格=每类商品(进)出口总值/同类商品(进)出口总量。
资料:《中国统计年鉴》(英文版,1987 年),第 525—529 页。
另外,在上述变动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单位美元价格在贬值后发生了相互矛盾的变化,即在一次贬值后上升,在另一次贬值后却下降。这样的情况,在出口方面有 4 对,在进口方面也有 4 对。这进一步说明人民币下浮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表 2-5 表四和表五的总结
不利的变动次数 |
有利的变动次数 |
矛盾的变动对数 |
|
---|---|---|---|
82 年出口 |
0 |
10 |
出口* 进口** |
82 年进口 |
5 |
5 |
4 4 |
86 年出口 |
4 |
6 |
|
86 年进口 |
5 |
5 |
|
总计 |
14 |
26 |
4 4 |
*:食品,罐头,涤棉,原油的单位美元价格,在 1986 年下降,在 1982 年上升。
**:合成纤维及长丝,精纺用含成纤维,食品的单位美元价格在 1982
年上升,在 1986 年下降(此处,以小麦近似代替食品),而原木的单
位美元价格在 1982 年下降,在 1986 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