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体制

  1. 科研与人才

杜邦家族有着研究与开发的传统。即使在第一个一百年只经营火药和炸药的时代、也有多个例子。这大概与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位化学师有关,他的儿子文尔弗雷德·维克多·杜邦,在他死后继承了权位却并不善于经营,而一如既在地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也许,这些因素影响了后代杜邦。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也由于创业阶段无更多的精力与经费顾及·前一百年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值得提及的东西。

到了 20 世纪初,当文尔弗雷德、科尔曼、皮埃尔接过公司权柄后,杜邦家族便开始了他们新世纪崭新的步伐。

就在他们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经营范围的同时,一个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举措也开始实施:在新泽西州的吉普城,美国化学工业中第一个现代化的研究实验室,也是全美第一家工业研究室——东方实验室正式成立,第二年就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开发部,且在威明顿城外建了一座试验站。这些投资后来带给杜邦家族极为丰厚的回报。

1908 年,杜邦公司在无烟炸药的军用市场上受挫,他们看到了危机, 于是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弥补,其中两项措施就是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开发。为此,他们将东方实验室扩展为化学部,由该部负责研究与开发,同时授权化学部负责人建立新的实验室。这些新的实验室都没有在工厂,研究工作同生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化学部确实为多种经营战略立下不小功绩。

同年,多种经营时代开始,每天数以千计的研究人员忙来忙去,研制各类新产品,他们以硝酸纤维素为出发点,开发人造丝、塑料、染料、涂料、合成橡胶、高级瓷漆、涤纶等产品;还产生了使干货市场发生大变革的防潮玻璃纸,以及塑料新时代的象征甲基丙烯酸,也研制出使杜邦赚钱最多的几乎成了杜邦的形象象征——尼龙。

杜邦家族颇有魄力,敢于投资进行研究工作。在化学部成立之初,就拨给研究经费 30 万美元;开发“尼龙”的研究费用曾追加到 2700 万美元。1966

年的一次拨款竟高达 1.1 亿美元。

杜邦家族认为研究绝不是马上可以派上用场的投资,而是在不知道的某一天必能促进人类全体利益的投资。因此,对于研究,无论要经过数年,甚至数 10 年,务必要进行下去,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杜邦家族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投入。1934 年进入医疗研究领域,成立哈斯克毒剂及工业药品实验室;1952 年在德拉威尔州成立以研究动物医疗品及营养品的史迪尼实验室; 1961 进入精密仪器行业,1969 年购买恩杜实验室,1970 年兼并贝尔及豪威公司的分析仪器部门;1984 年买下生化科技实验室,进行有关的诊断测试开发工作;1986 年购买陶实验室;同年,实验站的研究设备进一步扩充, 衍生出两个重要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开办,又成立了麻州生化医学实验室和德州格拉斯科生物科技实验室等等。目前重要的研究项目有:与纽约血液中心共同发展针对如何降低血浆在输血后疾病感染侵害的产品评估工作;与别的机构联合调查蛋白质的治疗效能;研究发展人造塑胶关节、韧带、肌腱等等。目前,杜邦公司的研究机构已发展为 14 个部门、61 个实验室。其研究策略分为战略性研究和战术性研究两大类。前者主要在中心研究与发展部属机构

进行;后者则主要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

另一件前面已经叙述过的事情,更能反映出杜邦家族重视研究的知识的那一面来。这就是所谓的曼哈顿工程,在政府规定杜邦的利润不直接增长, 所有专利权都归政府两个条件下,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任务,就是基于没有实际知识的专利权是不值钱的出发的,后边将会提到的在德国染料上的经验促使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而杜邦家族在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直接利润和空壳专利权难以衡量的。

重视研究和开发,必然重视网络人才。自然,作为家族公司,最高权力当然必然由自己掌握,而管理人才姑且不论,研究人员的网络是杜邦公司重视研究发展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一任东方实验室主任查理斯·里斯,是杜邦公司从公司用户中发现的, 他们随即重金聘请。里斯在公司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中起了关键作用,后被吸纳为公司董事。

1908 年的扩大经营范围时,杜邦家族困于反托拉斯诉讼案中,美国政府提出由官方自行办厂制造黑火药的威胁,促使杜邦家族考虑为他们的硝化纤维提供出路的其他投资场所,这种硝化纤维是制造无烟火药的主要原料。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制造油漆、赛璐珞、人造革、人造丝均

需要硝化纤维。他们当即在火药生产外进行了投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大批的火药定货,杜邦公司暂时停止扩张计划, 但是不久;火药供应赚回的钱为他们开发硝化纤维新市场提供了足够的资本。于是投资购买了人造革、赛璐珞等各家工厂;战争结束又建立了多家染料厂、油漆厂等等。他们开始千方百计夺取合成染料工业。

1917 年,公司设立了第一个有机化学品部。

1918 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敌贸易法案,联邦政府没收了一战战败的德国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所有德国专利随即归外国财产管理局管理。这些专利最后落到了杜邦公司手中,着重是染料专利。

获得专利的杜邦家族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公司缺乏染料制造的最重要的实际知识,没有德国的经验,大多数所到手的德国专利品无法弄懂。杜邦决定直接跟德国人打交道,以解这个问题。

他们明白杜邦公司染料工业的关键之一是引诱德国科学家到威明顿来工作。于是第一步骤就是对德国科学家进行贿赂,使其暗中为杜邦公司工作。1921 年 2 月,在发生了一连串不寻常的事情之后,德国当局发出了对 4 位杰出德国科学家的逮捕令,其罪状是:“非法盗窃贵重配方、公式”等。据说他们是用一辆卡车把有关文件和图纸偷偷运过德荷边境。不意这辆车被荷兰官员发现,扣押并送园德国。

随后两位科学家失踪,另两位后来被发现在威明顿杜邦公司的新实验室里愉快的工作,他们领着 2.5 万美元的优厚年薪。后来德国有关部门一直指控他们,而他们认为这正是杜邦公司正直和无辜的一个例证杜邦公司的最重要的产品尼龙问世,更是公司重视人才与科研的好例子。

哈佛大学化学家华莱士·C·卡罗瑟斯博士,被杜邦公司重金聘人公司。1935 年他研制了一种人造纤维,具有坚韧、牢固、有弹性、防水及耐高温

等特性。这个超级聚合物是首创的真正的合成纤维,花了杜邦公司 2700 万

美元和卡罗瑟斯博士 7 年的功夫。当卡罗瑟斯到经理室告诉他们“给你制成人造纤维了”的时候;他们并役有急于推出,又用了两年时间进行应用科学

研究,才在 1938 年 9 月 21 日宣布了新的“丝”——尼龙。

世界博览会上,尼龙袜的初次露面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此后,尼龙为杜邦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研究所投的近 3 千万元本钱和科学家卡罗瑟斯的酬金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传统的火药生产萎缩了。但具有战略眼光的杜邦家族并没有忘记火药的作用。自那次战争以来,他们就组成了由 300 名火药专家参加的核心,它一直被列在杜邦公司的工资单上,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返近时,这个核心又开始发挥直接作用了。

在杜邦公司工作的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为杜邦家族创造的财富非常可观;然而杜邦家族也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成果非凡,比如 1987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毕德生便是杰出代表。

至于其他方面人才的重用,杜邦公司大约也不会轻视,唯一条一直延续未突破过的不成“律例”:杜邦公司总经理的位置非杜邦家族成员继任不可, 从第一任总经理伊雷内到第十一任的科普兰;在长达 170 多年的历史里,从来没让外人染指这个位置。

这个旧例被打破已是 1967 年 12 月,拉摩特·杜邦·科普兰在任期尚差两年才满的时候,毅然把总经理的职位让给一位名叫查尔斯·马可的族外人。

马可接替科普兰后,给杜邦公司带来了变化。首先他觉得科普兰的海外大扩张计划是非常英明的,便大力继续推行。他还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金, 砍掉了没有销路的生产项目,从事以制药为主的多种经营。为了给国外的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马可打破了杜邦家族的传统,转而向国外借了 35000 万美元投入;国内则以大量增加生产来压低价格的办法夺取更多的市场。向外筹措资金不是马可打破杜邦财团 170 年之久的财政传统的唯一一项改革,他

还抛弃了家挨利润占投资资本 10% 的传统经验准则等等。

经过马可的系列改革,使经历了“通用汽车公司案”的杜邦家族的状况得到大大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