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英国

英国对佛教研究与它在东方的殖民主义统治是分不开的,它的理论出发点则是基督教中心说。

对于中国佛教文献,西方学者最注意的是古代僧人西行的游记。劳维斯·霍得斯 1924 年出版了《佛教与中国佛教》一书。

20 世纪初,英国始有佛教徒。1907—1922 年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佛教会的鼎盛时期,这个会由于只重视佛教知识的研究,缺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加上创建人相继去世,不久即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阿难陀弥勒曾回到伦敦,力图复兴沉寂已久的佛教协会活动,但成果不大。1922 年协会解散,《佛教评论》停刊,1923 年,出版了他的《雅利安智慧》。与此同时,缅甸曼德勒佛教协会及克里斯马斯·汉弗莱等,也在伦敦传教,并组织了“伦敦佛教徒联盟”。1924 年, 伦敦神智学会又组织了佛教部会,汉弗莱任会长。1926 年,这个部会的马奇创立了《英国佛教》月刊,1943 年后改名《中道》,延续至今。

1925 年锡兰大菩提会达磨波罗来伦敦传法,成立了大菩提伦敦分会,出版《英国佛教徒》,后改称《法轮》,出刊到 1935 年。1928 年,大菩提会在伦敦分会派遣了 3 位传法比丘,其中 2 人到剑桥求学,取得博士学位。此

后,分会一直同僧伽罗佛教保持密切联系。此前,即 1926 年,佛教部会与神智学的主张发生冲突,遂退出神智学会而独立,1928 年创刊《何谓佛教》。在 30 年代,这两个佛教团体积极展开活动。1936 年,在伦敦召开了世

界信仰会议,铃木大拙、马拉拉塞克拉和拉达克里希南等会聚一堂,介绍了东方宗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这两个组织的活动,但仍有铃木大拙用英文写的禅论著作流行。1943 年佛教协会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建立本部,出版《中道》刊物,还发行铃木大拙的著作。1945 年,中国、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僧人聚会伦敦,达成了世界佛教徒协议,以伦敦佛教协会名义发表了《佛教十二原则》,以 16 种文字流行。它的基本精神为 1950 年在仰光成立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