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佛教运动

太虚是一位爱国僧人,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抗日战争期间,他号召全国佛教徒时刻准备奋勇护国。在他的号召下,全面抗战展开后,各地佛教僧众纷纷组织起了“僧侣救护队”,或者奔赴前线,或者留在后方作救护工作。

太虚的佛学思想偏重唯识,主张“八宗并重”,也就是融会空有、性相, 而不局限于一宗一派,在佛学思想上自成体系。太虚所融贯与适应的思想, 是中国佛学思想史上许多佛学大家极力提倡的内而诸宗融合、外而三教合一的佛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演变。太虚的佛学思想体系庞博,是一种时代反映。

太虚佛教运动的真谛,在于提倡一种“人生的佛教”。这一思想受到了当时一些思想家的重视,导致许多学者名士乐于亲近佛教,并对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曾和太虚一起办“觉社”的章太炎,他的佛学主张就是近代经过“革新”的佛教思想的典型表现。在佛教革新倡导的“人生佛教” 的旗帜下,注重现生问题的各种“新佛教”纷纷出现。

太虚的革新计划并没有得到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形势不允许佛教恢复旧有的地位。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近代经济政治的变化,使佛教失去了它在鼎盛时期的那种土壤;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向也日益与佛教理论背道而驰,这决不是依靠革新佛教的教理教制等形式就可以改变的。二是佛教内部强大保守势力的阻挠。守旧的和有既得利益的僧侣们极力反对革新,认为那是离经叛道。太虚的主张得不到佛教内部的广泛支持,其主张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视寺产为己有、视法派为私物的所谓“丛林派”(佛教寺院实力派)的极力反对,而太虚也被视为“异端”。所以只有偃旗息鼓。但太虚领导佛教革新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佛教对人生的漠视态度,力图使佛教对现世社会有所俾益,并使佛教内部避免腐败的劫难。佛教

革新虽然在当时未得到完全实行,但后来中国佛教一步步走上的正是所谓“人间佛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