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朗条约》的签定与梵蒂冈城国的建立

这一时期罗马天主教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作为罗马教皇政治领土的梵蒂冈城国的建立。梵蒂冈城国是罗马教皇与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签定《拉特朗条约》的产物。它结束了长达 60 年之久的“罗马问题”,同时它也标志着存在了几千年的教皇国的正式结束。

“罗马问题”始于 1870 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并将罗马作为其首都。虽然意

大利王国于 1871 年颁布“保障法”对罗马教皇的利益予以补偿和保障,然而当时的几任教皇都拒绝接受,他们均以“梵蒂冈囚徒”自居,不离开梵蒂冈半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问题”再次突出,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意大利国内矛盾重重,1919—1921 年的“红色恐怖时代”致使意大利资产阶级极右翼势力把法西斯推上台。墨索里尼政府上台后需要得到天主教会的支持以巩固其统治,也需要得到“教会保护人”的桂冠以实现其扩张称霸的目标。国际舆论倾向于罗马教皇,到 1929 年初,世界上仍有近三十个国家同罗马教廷保持着外交关系。本笃十五世未能来得及着手解决“罗马问题” 便去世了。新教皇庇护十一世于 1922 年 2 月当选。他于 1922 年 12 月 23 日

颁布第一道通谕《上帝的奥迹》,重申他的前任们的论点,认为 1870 年意大利王国对教皇国的占领是没有法律根据的,“罗马问题”必须予以合理解决。墨索里尼于 1922 年 10 月 30 日上台后,教皇采取同法西斯政府结盟的策略,

推动墨索里尼同圣座签订协定以解决“罗马问题”。1923 年 1 月 19 日,墨索里尼同圣座国务卿加斯帕利(1881—1954)秘密会晤,决定由耶稣会士塔基—文图里充当中间调解人。意大利政府帮助由梵蒂冈控制的罗马银行摆脱了困境。而梵蒂冈于 1923 年 7 月底至 1924 年 10 月底逐步把对法西斯政党构成威胁的人民党的创建人斯图尔佐(1871—1959)赶出了政治舞台,并迫使他流亡国外。1925 年初,法西斯政府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政教关系立法问题。《拉特朗条约》的谈判从 1926 年 8 月 5 日开始到 1929 年 2 月 10 日结束, 前后持续两年半时间。圣座方面的代表是帕切利,意大利方面的代表是巴罗奈(他于 1929 年 1 月 4 日去世后由墨索里尼直接负责)。双方于 1928 年 11

月正式委派代表谈判,于 1929 年 2 月 11 日签署了《拉特朗条约》,条约于

6 月 7 日正式生效。

《拉特朗条约》包括政治协定(27 条)和宗教协定(45 条)两部分,另外还有涉及财政问题(政治协定的附件Ⅳ)。政治协定又称“意大利和圣座协定”,旨在解决意大利同梵蒂冈之间的政治争端,该协定使“罗马问题已最终地以不再变更的方式得到解决”,“罗马问题”从此“不复存在”(第26 条)。意大利王国与圣座双方以协定方式相互承认对方,“圣座承认萨伏

依王朝统治下的意大利王国,承认罗马为其首都”(第 26 条)。意大利也承

认圣座的主权(第 2 条)及梵蒂冈作为其领土受保护(第 3 条),“承认圣座所具有的主权和唯一而绝对的权力和最高司法权”,意大利政府不得进行任何干预(第 3、4 条),承认罗马教皇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第 8 条)。意大利承认圣座“具有派遣和接受外交使团的权利”(第 12 条)。协定划定了梵蒂冈城国的领土范围,规定了梵蒂冈公民和圣座机构在意大利王国境内的权利和地位,圣座声明梵蒂冈城国永远保持中立,“当视为永久中立、永久不可侵犯之地”(第 24 条)。该协定还确立罗马天主教为意大利王国的国

家宗教,承认“宗徒嗣传的罗马天主教是国家的唯一宗教”(第 1 条)。

《拉特朗条约》于 1929 年 6 月 7 日批准生效,这一天也正式标志着梵蒂冈城国的诞生。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独特国家,罗马教皇作为该城国的元首颁布宪法,拥有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权。梵蒂冈城国国旗为黄白两色旗, 国徽是两把交叉着的天国钥匙衬托着教皇三重冠。国玺以渔夫伯铎撒网捕鱼为图案,国庆节定为 2 月 11 日,即《拉特朗条约》签定的日子;国歌是由法

国作曲家古诺为教皇庇护九世加冕礼而作的“宗座进行曲”。同年 7 月 25 日,在时隔近六十年之后,罗马教皇第一次走出梵蒂冈宫,在圣伯多禄广场向数十万信民赐福。

在这一时期担任罗马教皇的共有三位:本笃十五世、庇护十一世和庇护十二世。本笃十五世(1854—1922,1914—1922 在位)1914 年 9 月当选教皇, 1922 年 1 月 22 日去世。

庇护十一世(1857—1939,1922—1939 在位)原名阿基勒·拉底,出生于意大利伦巴底。1879 年就读于罗马伦巴底学院并于当年 12 月晋铎,1882

—1888 年在米兰修院教授神学,随后在安布罗斯图书馆任职。1914 年担任梵蒂冈图书馆馆长。1919 年以总主教头衔担任圣座驻波兰大使。1921 年 6 月被封为枢机主教,担任米兰总主教,同年 12 月创办天主教圣心大学,1922 年 2 月当选罗马教皇。1929 年同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签定《拉特朗条约》,解决了历时 60 年之久的“罗马问题”,使梵蒂冈城作为一个独特的主权国家独立于世。1931 年为纪念教皇良十三世的《新事物》通谕发表四十周年而颁布《四十年》通谕,进一步反对社会主义。1933 年派教廷国务卿帕切利(即后任教皇庇护十二世)同法西斯德国签定条约。1934 年承认日本侵略中国而制造的伪“满洲国”。1936 年支持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占领阿比西尼亚(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同年创建宗座科学院。1937 年 3 月 14 日发表通谕《火焚的焦虑》,谴责希特勒推行纳粹主义对德国天主教会的迫害,不久又发表《神圣救主》通谕,鼓吹反共。在位期间大力推广公教进行会,使之在全世界范围扩展。他于 1939 年 2 月 10 日去世。

庇护十二世(1876—1958,1939—1958 在位)原名尤金尼奥·帕切利, 出生于罗马。1899 年晋铎,1905 年担任教廷议员,1914 年担任教廷非常事

务部秘书,1917 年任教廷驻德国慕尼黑公使,1920 年改驻柏林,1929 年被提升为枢机主教,次年担任教廷国务卿;1933 年代表圣座同德国法西斯政权签定条约;1939 年 3 月当选教皇;1958 年 10 月 9 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