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十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

庇护十二世于 1939 年 3 月 2 日当选,随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他在二战中维持了他的前任本笃十五世在一战中的立场,即绝对中立、和平调停及人道主义援助,然而他最明确的立场是“沉默”。在二战中,庇护十二世既没有支持盟军的正义运动,也没有谴责法西斯的暴行。保护人类的基本人权被认为是罗马教皇的天职,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500 万犹太人横遭

杀戮,身为罗马教皇的庇护十二世却一声不吭,保持沉默。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里尼倒台后,德军于 9 月 8 日进入罗马,然而梵蒂冈却没有受到危害,

直到 1944 年 6 月 5 日盟军收复罗马。教皇认为,如果圣座介入战争,梵蒂冈的城墙将难以维护圣座的中立,而且这将严重危及全世界罗马天主教会的统一。

庇护十二世发挥出一套关于和平的教义。他在 1939 年 3 月 3 日第一次公

开讲话中涉及了普世和平问题,在当年的复活节讲道中和在 10 月 20 日他的

第一个通谕《至高无上的宗座》中都涉及到了和平问题。他在从 1939 年到

1945 年每个圣诞节的讲道中都谈到了和平问题:1939 年圣诞节讲道的中心是和平(持久的国际和平的五项基本点);1940 年圣诞节讲的是和平的国际秩序的道德依据;1941 年圣诞节讲的是关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1942 年圣诞节的讲道涉及国家及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和平);1943 年圣诞节讲话涉及战争胜败双方、世界和平的道德依据;1944 年圣诞节讲的是真正民主的基础;1945 年圣诞节讲道涉及普世教会与普世和平。教皇宣称,他关注的是公正的、持久的世界和平,他理想中的国际新秩序应平等地保护所有国家及少数民族的安全与生存权利,他还涉及到公正的社会、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建立公平的经济秩序的问题。他还特别提到了裁军问题。

二战爆发前,圣座于 1939 年 5 月初呼吁波兰、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协商解决波德、法意之间的矛盾。8 月 24 日圣座发表声明认为,“什么也不会因和平而失去,一切都会在战争中失去”。9 月 13 日《罗马观察家》刊登文章称圣座尽了一切可能来维护和平或者至少避免战争立即爆发的危

险。直到 1939 年 9 月 1 日意大利仍宣称自己不加入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要

归功于圣座的努力。然而圣座的一切努力都未能改变意大利于 1940 年 6 月

10 日宣布参战的结局。1940 年 6 月 25 日法国沦陷,教皇呼吁英、德、意进

行“公正而可敬的和平谈判”。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入侵苏联,12 月 7 日

日本袭击珍珠港,战争扩大为世界范围的大战。教皇庇护十二世于 1941 年 9

月对教皇庇护十一世于 1937 年 3 月 19 日颁布的关于共产主义的通谕《神圣的救主》的神学解释在此时表现出突出的政治含义,它克服了北美天主教徒在参与战争支持苏联的良知上的犹豫。然而圣座方面并不这么考虑,特别是教廷的教会事务部秘书塔尔蒂尼于 1942 年 9 月 22 日致函泰勒表示,不论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都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们谁也不会让欧洲社会大家庭放心。“如果斯大林赢得了战争,他将成为吞并整个欧洲的雄狮。”1942—1943 年冬季,苏联红军大败德军于斯大林格勒,教皇认为这是谈判媾和以防苏俄强大的有利时机。1943 年 5 月 30 日塔尔蒂尼致函圣座驻英国代办认为,“两种危险威胁着欧洲和基督教文明——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两者都是物质主义的、反宗教的、极权的、独裁的、残酷的和穷兵黩武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消除这两个威胁,未来的欧洲才能找到和平。如果其中一个在战争中未被消灭,欧洲国家之间和平而有秩序的共存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不远的将来,一场更为严酷的战争将降临到欧洲人的头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比一战更为严酷,而且它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沉重打击也是史无煎例的。教皇意识到这是教会不能逃避的挑战。问题不是是否应该帮助而是如何提供帮助。战争一开始,梵蒂冈很乐意参与战争失踪者的寻找工作。1939 年在罗马教廷国务院第二部成立了信息局,由助理国务卿即后来的保禄六世负责,并出版月刊《教会》。1941 年 11 月在国务院第二部又成立了援助委员会,由蒙蒂尼负责。圣座帮助德国和意大利国内受纳粹迫害者的活动从战前开始,战争期间一直没有中断。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达 500 万之多,但逃亡出来的 95 万人中有 70%—90%得到了天主教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