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书出版和佛学刊物发行

近代中国门户洞开,西方技术和思想得以传播。佛教界为了维护生存和宣传发展,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出版佛学刊物弘扬佛法影响社会。民国以后, 许多佛教界人士和研究者创办了大量的佛学刊物,研究、介绍佛教思想。据统计,自 1912 年至 1934 年,全国共创办了 52 种佛学刊物。其中,以创办于

1919 年的《海潮音》最为著名。1919 年,太虚将觉社的季刊《觉社丛书》改为《海潮音》月刊。太虚主编的《海潮音》内容最为丰富,发行数量很大, 发行期数最多,历史也最悠久(至今仍在台湾发行)。1923 年,欧阳渐创办支那内学院院刊——《内学》,其学术价值在近代佛学刊物中是最高的。

1929 年,上海佛教界发起创办了上海佛学书局,它是中国近代规模较大的一所专门编辑、刻印、流通佛学典籍的出版机构,设有流通、出版、翻印、代办四部。它与其它佛典出版机构一起,为佛教文化的复兴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大藏经的刻印事业和佛学辞书出版得到进一步发展。上海商务印书馆继金山寺僧宗仰翻刻日本弘经书院的《缩刷藏经》之后,翻刻了

《大日本续藏经》,并且从民国二十一年(1931 年)起,经 4 年时间,影印出版了碛沙不版《大藏经》。民国二十五年(1935 年),金刻《大藏经》也由上海列为《宋藏遗珍》而出版了。1941 年编印了《华严经疏钞》;1943 年刊印了《普慧大藏经》。各种类型的佛学辞书也先后编辑出版。1919 年出版了《佛学小辞典》;1922 年出版了《佛学大辞典》;1934 年出版了《实用佛学辞典》;1939 年出版了《法相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