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教案设计

一、阅读“自读提示”,看看课本编者对学习本文提示了些什么。

说明:利用“自读提示”,明确全文学习的纲。经过讨论,可归纳板书如下:

中心论点

正反论证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面)

道理论证(反面)

语言特点:反问句

二、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 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2. 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横线标出来。

  3. 本文主要是写给什么人看的?从哪些文句可以看得出来?用波浪线标出来。

三、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各用一句话概述每段的内容。

  1. 这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是用哪些话将这几层紧密联系起来的?

  2. 第 9 段中提到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颠倒一下?为什么?

  3.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和“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是天生的?”这两句都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应该怎么说?改后的表达效果和原句有什么不同?

说明:第 1、2 问可以先提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第 3、4 问,逐一提问。第 4 问的讨论小结,应注意点明反问句的特点和它们的语言标志。

四、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层主要说什么意思?

  1. 作者列举了哪几点理由来证明反面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自读提示” 说它用了逐层递进的方法,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 最后一段中的前三个问句能否颠倒?为什么?最后一句话和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

  3. 这部分里有哪些句子是反问句?

说明:指导阅读时,可先提出第 1 问,由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第 2 问的后半部分可从语言标志和内容两方面来理解,学生若能答出语言标志,教师可根据情况补充讲述内容上的递进关系,也可以再启发讨论。第 3 问答案见

教学用书练习三的解答。第 4 问的讨论小结,可归纳本课反问句的两个特点, 让学生加深对反问句表达效果和构成特点的认识。答案见教学用书“课文评点”最后总评部分。

五、议论文讲究语言的周密性。

本文的段与段、句与句、甚至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都注意顺着次序前后照应。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一些,下面我们再看一些实例,体会作者用语的周密。

  1. 课文第 1、4 段里有这样的例子吗?它们是怎样顺着次序前后照应的?

  2. 下面两个句子哪些地方是顺着次序前后照应的?

(l)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

(2)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

说明:如果时间不够,这一题可以不讲。答案参见教学用书中“教学建议”部分。

六、课外作业

  1. 为本文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段落层次提纲。

  2. 完成课文后练习四的造句。

(陈 良 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