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问:上中学以来,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的什么作品?

(《济南的冬天》)请一个同学回忆、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老舍先生解放以前写的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首先简介小说的有关特点然后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祥子的性格及主题思想。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正音) 打盹. 发痧. 拿巴蕉扇.扇. 腻.烦 馊.臭味 打嗝. 恶.心往上漾. 攥.着 幌.子 瀑.布 拽.

提示同学们注意,容易读错的字:“攥”念平舌音,“瀑”不要念半边音;容易写错的字:“腻”字右边不要添一撇,“嗝”右边下半部是一横, “拽”字右上角不要添一点。

三、从标题入手分段:

第一段(1—6 节),第二段(7—16 节)。四、分析第一段,讨论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 4 句写了什么?

提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作者用“发了狂”、“下了火”总写北京六月十五那天的天气。

  1. 第 2

    节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天热得发了狂”?要尽量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提示:分别写了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

从视觉上写马路“干巴巴”“发着白光”;“使人焦躁的丁丁当当”是从听觉上写;“烫手”从触觉上写。

用拟人的方法写柳树“病”“无精打采”;把老北京比作“烧透了的砖

窑”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渲染天气的酷热;三个“处处”的排比句全面写人的感觉。

重点描述拉车人的活动时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 用“栽”不用“倒”,突出他们负重如牛马,生活也如牛马。

  1. 以上这些景物描写和人的活动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提示:极写天气的酷热,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4.集体朗读 1、2 节。

  1. 默读课文第 3、4 节,划出描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讨论以下问题(结合练习一):

①祥子第一次出车,拉着空车已经感觉到非常热,为什么“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仅仅是因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吗?

提示:这是祥子迫于生活的自我安慰,再则,祥子勤劳惯了,闲着觉得不自在。

②从祥子拉车到“不敢再动”,是祥子思想的第一个变化,但他终于还是“坐不住”,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这真的只是一个“出汗”问题吗?

提示:这也是祥子的自我宽慰,他故意把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轻松化, 是为了安慰自己。

  1. 朗读第 5 节,划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声、色、味的语句。(结合练习四)

请两位同学发言,其他人补充。7.此段描写烈日有什么作用?

提示:是为了突出祥子为了生活,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情形和遭遇的悲惨。

集体朗读第 l—6 节。8.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烈日下拉车的祥子:写了六月十五天气的酷热和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心理活动。

五、课堂练习:

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把“热”写得逼真形象,通过作者的描写,使人感到“热”无处不在,但又不出现“热”字,依照这种写法,以“冷”为题, 试写一段话描写天气的寒冷,不出现“冷”字。150 字左右。可以 4 人为一小组讨论,推举一人发言。约 4—5 人发言,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第 1—6 节,完成练习六 1、2 题。2.结合练习第二、五题, 预习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