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

一、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既是理论学说,又是社会运动。作为一种思潮,它是17、18 世纪天赋权利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在 19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自由主义一直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主流。

19 世纪的欧洲史,是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法国大

革命、拿破仑战争以及随后而来的维也纳会议和封建复辟逆流,是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接连发生的巨大政治变动。这些变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欧洲各国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工业革命则引起了物质生活的巨变,使西欧各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不再能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于是,反对复辟逆流和要求适应工业革命发展潮流的各种改革以及革命运动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和大工业发展造成的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既使得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出来,又使得原有的阶级发生分化,引起整个社会阶级结构的重新组合,形成一些意向各不相同的社会利益集团(或称群体)。这些利益集团都要在社会变动的大浪潮中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前途。其中,尤以工业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和工人运动表现最为强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 19 世纪后,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也还存在保守主义思潮。这些“主义”反映了当时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同时并存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

保守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反动。最早表达出保守主义思想的是英国国会议员爱德蒙·伯克(1729—1797 年)。他从政治、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全盘否定法国大革命,但也表示赞同渐进的改革。1815 年后,保守主义在复辟时期的法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斯特尔(1754—1821 年)和博纳尔(1753—1840 年)。他们是代表封建复辟逆流的思想家,不仅将启蒙学者和大革命的所有活动家咒骂为罪犯,而且极力颂扬传统的农业社会。他们仇视自由、平等、民主与共和制度,同时也反对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非人格化”。他们主张完全恢复天主教昔日的地位。总之,保守主义者把现存社会视为上帝的旨意,强调服从权威,维护宗教的至高地位,不准打破社会的均衡和历史的连贯性。不过,作为一种逆历史潮流的思潮,保守主义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已无力取得稳固的地位和众多的支持者。

民族主义产生于 18、19 世纪之交。它主张各民族都有权利保持和发扬自己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且在政治上建立统一的民族主权国家。在中世纪,欧洲人的基督教世界主义和世代居住地的狭隘地区观念,远远胜于民族意识。中世纪晚期一些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才使民族意识逐渐有所强化。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才使民族主义真正产生。大革命中“国民”概念的提出,卢棱“人民主权”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的实践,逐渐形成了民族自决的观念。个别领导人提出了法兰西民族是“世界第一民族”的说法。在全体法国人都卷入政治斗争的环境中,开始懂得了决定自己民族命运的道理。拿破仑以战争方式将法国这种“民族国家”的形象传给了欧洲,唤醒或激起了各地区的民族意识。而拿破仑的扩张主义和军事占领又使民族独立的意识强烈

发展起来。于是,既有保守主义因素,又有自由主义成分的民族主义学说形成了。这时,明确表达民族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普鲁士被迫与拿破仑签订丧权辱国的《提尔西特和约》之后,他于 1808 年发表了《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一文,明确提出,成为一个民族的根本,在于民族精神。他说,不可磨灭的德意志精神是优于法兰西或其他西欧精神的。他反对崇拜法兰西文化,主张弘扬德意志民族文化,懂得德意志民族共同体的存在,使德意志民族成为其他民族的榜样。后来,民族主义很快成为遍及欧洲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处在俄国、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压迫下的各民族,以及处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状态下的各民族(如德意志、意大利),都纷纷举起了民族主义的旗帜。于是,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交织在一起,在欧洲形成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在所有各种社会思潮中,自由主义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它最典型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尤其是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大趋势。自由的口号在 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很响亮。那时,自由的含义几乎都是针对封建专制制度而确定的。为反对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它强调公民生而俱有的自然权利,即天赋人权,这种人的自然权利主要包括私有财产、人身安全、思想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经营企业和订立契约自由等等权利。这是当时自由主义思想家和革命者们的原则和理想。这种人权理论在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风暴中,成为十分锐利的思想武器,得到了千百万群众的热烈拥护,发挥了极大的威力。进入 19 世纪之后,人权学说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进步的作用,依旧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但是,随着工业革命后形势的变化,它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出现了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思潮的演变。

19 世纪的自由主义是反对维也纳会议后封建反动逆流的自由主义,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自由主义。它的主要方面已不仅仅是与封建专制的对抗,而是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了。因此, 19 世纪的自由主义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形成不少学派。它阐述的理论有许多方面直接针对国家的职能,即要求国家的立法者和决策人以自由主义作为治国的指导方针。这个方针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便是不干涉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主张,恰好是工业革命后自由竞争兴起的反映。另外,由于工业革命后各种社会利益集团形成, 特别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兴起,使得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地感到必须明确表示出自己独特的阶级利益。所以 19 世纪的自由主义还带有明显的主张改良、反对革命的倾向。最后,自由主义还体现出改革与进步的精神,反对当时掌权的土地贵族、金融贵族的独占统治。

19 世纪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的主要自由主义思想家有:法国的邦雅曼·贡斯当、英国的耶利米·边沁和约翰·穆勒(又译密尔)、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等。此外还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