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拉丁美洲诸国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拉丁美洲在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殖民统治后,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了土生白人

(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 19 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 3 个世纪的总和。阿根廷 2000 户地主拥有全国 1/5 的耕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富商安乔雷纳家族于 1818 年开始对牧场投资, 40 年后它成为本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共有 160 万英亩富饶的土地。委内瑞拉有 80%的土地属于大土地所有者,每户地主占地都在 4000 英亩以上。在巴西,有些地产面积和英国一样大;2000 户大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土地面积,比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四国面积的总和还大。墨西哥北部的桑切斯·纳瓦罗家族在 1840

—1848 年间占有的土地竟达 1600 万英亩,包括有 17 个庄园。其它拉丁美洲国家都有类似的大地产。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土地,也属于大土地所有者的行列。1856 年,墨西哥天主教会拥有全国大地产的一半。

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大土地所有者利用掌握的政权扩充自己的地产;第二,在独立战争期间,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半岛人)拥有的大量土地转入土生白人地主手里;第三,独立后各国政府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印第安公社土地以及国有土地投放市场,这些土地很快地落到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第四,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垄断水源、丈量土地、强迫迁移等卑劣手段,夺占农民的土地。此外,世界市场对拉丁美洲农产品的需要增加,也推动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土地所有制造成农民无地或少地的恶果。小农地产只占整个拉丁美洲耕地的 10%。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忍受大土地所有者封建的、甚至奴隶制的剥削。佃农除缴纳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外,每年还不得不拿出 1/3 到 1/2 的时间为地主服各种劳役。债务奴隶制在一些国家仍然盛行,无力偿债的农民世世代代丧失自由,和奴隶一样为地主服劳役,地主有权追捕逃跑的债务奴隶并加以毒打。农民还受许多额外剥削,他们必须到地主商店以高价购买日用品,产品只能按低价卖给地主,以高额的租金使用地主的农具等。

大土地所有者竭力保持极端落后的大庄园制。庄园主统治着他的家族、仆役、债务奴隶、佃农和奴隶(在奴隶制没有废除的国家),享有绝对权威。庄园占地辽阔,远离政府所在地;政府和教士站在地主一边,这些都加强了庄园主的权力。庄园主的住宅如同一座城堡,成为大地产上的活动中心。庄园主从这里发号施令并过着非常豪华奢侈的生活。大庄园一般是自给自足的,有木匠、铁匠、裁缝、面包师等手工匠,几乎可以满足当地所有的一般需要,没有什么必要与庄园以外的地区进行联系。奴隶或债务奴隶在这里出生,过着单调的生活并死在这里。庄园主及其家庭成员则不时地去最近的市镇和首都购买贵重物品,欣赏城市生活和参加娱乐活动。大庄园主在城市都有住房,他们经常住在城市,有的还在当地政府中供职。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引起了拉丁美洲各国愈来愈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大土地所有制造成农村贫富悬殊,约占人口 5%的地主及其家庭成员过着极其富裕的生活,而大部分人因丧失土地和工作处于十分悲惨的贫困境

地。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大片土地,其中很多土地被弃置荒芜。委内瑞拉有 6900 万公顷可耕土地,只有 73 万公顷被耕种,约占可耕土地的 1%。巴西实际耕种的土地仅占可耕土地的 1.6%,庄园制主要采用奴隶或债务奴隶劳动,保持原始的耕种方法,生产效率很低,种植单一的出口作物,造成经济畸形发展,粮食短缺。它的自给自足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扩大。总之,大土地所有制的扩展,摧残了农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考迪罗的统治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除巴西外)形式上都建立了共和政府,如颁布宪法,成立议会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遭到种族压迫和歧视。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的统治。

考迪罗统治是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政治统治形式。考迪罗原意首领或领袖,引伸为拉丁美洲国家的军事独裁者。在取得独立后初期,考迪罗不少是独立战争时期的领袖。后来的考迪罗,多半出身于军官或某一地区地主集团的首领。他们取得政权既非来自世袭,也不是通过选举,主要是通过武装政变。考迪罗统治的实质是独立后各国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工具。

考迪罗主要的依靠是教会和军队。教会本身是大土地所有者,它是保守势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始终与提倡改革的自由派相对立。教会的领导人支持任何维护教会利益和财产的考迪罗。军队在独立后拉丁美洲各国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统治者维持自己统治的工具。利用军队发动政变是野心家惯用的手段。考迪罗或总统都巴结军人。结果是军官们的社会地位很高,他们享有高薪和迅速提升的机会。军队不仅通过政治干预阻碍了民主的发展,而且由于耗费国家大量的财力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1850 年以前,在不少国家,军队支出在国家预算中平均占 50%以上。墨西哥从 1812 年到 1845

年,军队开支有 14 次超过政府的总收入。

考迪罗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他们任意修改宪法或终止宪法的实施,宣布军事管制;随意没收人民的财产,任意监禁、流放,甚至处死任何人。他们还搜括民财,抢劫国库,贪污受贿。各个地主集团夺取政权的惯用手法便是发动军事政变。墨西哥在 1824—1848 年间,曾发生约 250 次军事叛乱,更换

了 31 个总统,其中仅在 1841—1848 年 7 年内就更换了 21 个总统。玻利维亚

在独立后的 70 年中发生了 60 次暴动和政变,其中有 6 个总统被杀死。委内

瑞拉在 1830 年以后的 70 年间发生了 50 次暴动,其中有 12 次推翻了原有的

政权。秘鲁在 1829—1845 年的 16 年间就更换了 12 个总统。通过政变上台的考迪罗总是说自己发动政变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苦难,促进国家的繁荣。但每次政变不仅没有减轻暴政的程度,反而使之强化了。考迪罗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来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这就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

但是,考迪罗们的表现除了他们的共性外,也还存有差别。有些考迪罗为了显示自己的“开明”和“为人民谋取幸福”,采取了一些有益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措施,如修筑港口、公路、铁路,建造学校和政府大厦等。有些考迪罗的强有力的统治,客观上阻止了一些国家的分裂。阿根廷考迪罗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在他统治期间(1829—1852 年),制止了国内无政府混乱状态,确立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还有一些考迪罗在一定

程度上考虑到民众和印第安人的利益,被人称为平民的考迪罗。巴拉圭自治革命期间的考迪罗弗朗西亚, 1848—1855 年统治玻利维亚的考迪罗曼努埃

尔·贝尔苏等就是其中的几个。到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但是,好的考迪罗终究是少数,而且有很大的偶然性。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英、美资本的渗入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诸国的经济落后,政治动荡以及国家软弱等等,都为英、美等国殖民势力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英国早在 19 世纪以前就在加勒比海占领了牙买加、巴巴多斯、圭亚那等殖民地。独立战争期间,它以“同情”、“支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为幌子, 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国进行经济扩张。1824 年,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坎宁曾说:“西属美洲是空地一块,如果我们不是把事情办得太糟的话,西属美洲将是英国的”。独立战争后,新兴的独立国家中亲英势力比较强大,他们希望借助于英国来抗衡原先的宗主国,这样英国很快地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拉丁美洲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力量,而且在整个 19 世纪一直保持这一优势。

英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主要采取贷款、投资、控制对外贸易和获得特权等方式来实现。1822—1826 年,在拉丁美洲解放战争期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举行了 10 次贷款,共 2100 万英镑。在这些贷款中,拉丁美洲国

家实得现款仅 700 万英镑,其它 1400 万英镑则作为利息预先被扣除了。1826

—1850 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 1 亿美元。 1824 年,在

布宜诺斯艾利斯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 3000 人。约有 100 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经办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对外贸易。英国还迫使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如为了换取英国对巴西独立的承认,佩德罗一世与英国签订了有利于英国的商约。这一商约对英国进口货物税降低到15%,并且不准巴西对其他国家降低关税,从而保证了英国在巴西市场的统治地位。英国还在拉丁美洲水域保留了军舰,以保护英国的贸易,维护英国商人的权利。

1850 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 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 8500 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美国一直觊觎拉丁美洲。1823 年发表的门罗宣言,目的固然是为了抵制神圣同盟对拉丁美洲的干涉,要维护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免受欧洲列强的侵略,但是美国政府同时也企图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门罗宣言公布后的最初几十年间,美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忙于开发本国资源, 没有力量对拉丁美洲进行大规模的全面掠夺,甚至对欧洲国家入侵拉丁美洲的行动也置若罔闻。 1828 年,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贸易额不到 1400 万

美元。到 1830 年,美国还没有过剩资本可供输出。但是美国却不放松对邻近

的墨西哥进行侵略。在 1836—1845 年间,美国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从墨西哥手

中夺取了得克萨斯。在 1846—1848 年间,又通过侵略战争从墨西哥手中抢去大片土地,相当于墨西哥全部领土的一半。

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也曾多次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1833 年英国侵占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即阿根廷拥有主权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838

—1840 年间,法国军舰侵入拉普拉塔河地区,封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1840 年前后,英国扩大了洪都拉斯的殖民地。1845—1849 年,英法又联合入侵拉普拉塔河地区。在 19 世纪 60 年代,西班牙再次威胁其前殖民地,向秘鲁开战,占领了生产鸟粪的岛屿中的一个,并炮轰了智利港口瓦尔帕莱索。1860

— 1865 年,多米尼加共和国一度重新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62 年,法国军队开进墨西哥,并把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推上了王位,直到 1866 年法国军队因被击败才撤走。

随着英、美等国殖民势力的入侵,拉丁美洲经济日益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且逐渐成为欧洲列强及美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拉丁美洲向国外运出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迅速增加。1815—1820 年,智利与英国之间的商品贸易每年只使用二三艘船,但在 1847 年,将智利出口的商品

运到英国需要 300 多艘船。从 1825—1850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口原料的价值翻了近 3 番。1830—1831 财政年度,委内瑞拉出口 6 万袋咖啡、3.8 万袋可可、1500 头牛、4.5 万张皮革,而在 1847—1848 财政年度,则增加为 20 万袋咖啡、6.7 万袋可可、1.6 万头牛、36.6 万张皮革。同时,大量的外国货物进口,特别是英国工业品充斥拉丁美洲市场,打击了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导致工厂和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墨西哥的改革 墨西哥独立后,国内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十分尖锐。绝大多数大地主、官僚政客、军阀和教权集团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保守派。一些开明地主反对保守派独占政权,主张实行温和的改良,被称为温和派。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束缚,反对外国势力入侵,因而具有革命性,他们的政治代表是自由派。其核心力量是一批受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主张按照资产阶级国家模式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把墨西哥改造成一个“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国家。

独立后,英、美等国殖民势力相继入侵。它们通过贷款、投资、输入商品以及签订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墨西哥的政治和经济。特别是强邻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行为,使墨西哥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保守派的反动独裁政权却屈膝媚外,丧权辱国, 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使国内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从 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出现了由自由派领袖胡亚雷斯领导下的墨西哥革新运动。

胡亚雷斯出生于印第安农民家庭,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当了律师。在他担任瓦哈卡州议员和州长期间,致力于保护印第安人的利益,曾提议将西班牙殖民征服者科泰斯家族世袭的土地财产收归州政府所有。1854—1855 年,他参加了由阿尔瓦雷斯将军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保守派圣塔安那独裁政权,并在自由派组成的新政府担任司法、教会事务和国民教育部长。在他主持下,政府颁布了关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法院组织和司法管理的法令,即著名的“胡亚雷斯法”。它规定废除天主教会和军队特设的法庭,取消军人和教士不受普通法院审判的特权,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革新运动打击封建势力和教会特权的第一个革命措施,是在墨西哥确立资产阶级法权的重要步骤。

1857 年,墨西哥制宪议会通过了在当时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新宪法。新宪法规定政教分离,重申共和、联邦、代议制民主以及公民自由权利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根据新宪法举行大选,胡亚雷斯担任最高法院院长, 即法定的副总统。第二年,保守派为反对新宪法策动政变,推翻自由派政府,

建立了保守派反动政权。自由派在克雷塔罗组织了以胡亚雷斯为首的政府, 同保守派政权进行内战,并把改革斗争推向高潮。

为了动员人民与保守派展开斗争,胡亚雷斯政府果断地采取重大的改革措施。1859 年 7 月 12 日公布了《墨西哥社会改革宣言》,宣布保守派和教权集团是内战的罪魁祸首;无偿没收教会的全部土地财产,把收归国有的教会地产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在 5 至 9 年内分期付清价款;实行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取消什一税和教会其他捐税等。7 月 23 日颁布实行婚姻和户籍登记移交国家机构办理的法令。8 月 11 日颁布的法令规定:出版自由,改革国民教育制度,封闭修道院,取消教会管理墓地和主持公众节日的权利等。同时,承认印第安公社土地公有制合法化,改善了政府和印第安农民的关系。通过这些改革,有力地打击了保守派和教权集团势力,保证了自由派在内战中的胜利。1861 年保守派反动政权垮台,自由派政府胜利迁回墨西哥城。同年胡亚雷斯当选为总统。

由于连年内战,国家财政赤字达 500 多万比索,外债利息的支付即占国家预算的 1/4。1861 年 7 月,胡亚雷斯政府宣布暂停偿付外债 2 年。支持墨西哥保守派的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以此为借口,共同出兵干涉墨西哥。不久, 英国和西班牙同胡亚雷斯政府谈判后,撤回了它们的军队。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坚持侵略政策,悍然对墨西哥宣战。1863 年法军先后出动 3 万人入侵墨西哥,并占领了墨西哥 1/3 国土,拿破仑三世还把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送到墨西哥充当傀儡皇帝。胡亚雷斯政府撤出首都,向北转移,迁至今华雷斯城,领导抗法斗争。

胡亚雷斯政府继续采取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如颁布《国有荒地分配法》、

《没收叛国犯财产法》等。同时,依靠人民和军队的力量同法国侵略军展开游击战,从而使战局向有利于墨西哥的方向发展,终于在 1867 年击败法军, 光复了全部国土并处死了马克西米连,胜利地结束这场神圣的卫国战争。

胡亚雷斯领导的革新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特权,抵制了外来的民族压迫,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处境。它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成为 19 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国家捍卫国家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的一个范例。

但是,这次革新运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内没有根本改变大土地所有制和大庄园制,对外国的经济势力也没有触动。1872 年胡亚雷斯病逝后,原自由派将领波菲列奥·迪亚士在发动政变后上台,实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独裁统治。欧洲列强和美国乘机扩张势力,墨西哥迅速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