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本来就是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18 世纪末的大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中世纪的行会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扫清了道路。此外,法国是英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很容易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

早在 18 世纪后期,在法国的个别工业企业中就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

动力,但是,由于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法国政局动荡不定,政权更迭频繁,

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因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机器的采用陷入停顿。直到 1815 年拿破仑帝国倾覆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步恢复,法国的工业革命才真正大踏步地前进。

象英国一样,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自 19 世纪 20 年代

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到 1848 年革命前,全

国的棉纺纱机已达 11.6 万台,丝织机达 9 万台,仅里昂一地就有丝织机 6

万台。大型棉纺织工厂多达 566 家,原棉消费量由 1830 年的 320 万公斤增加

到 1846 年的 650 万公斤。毛纺织业和麻纺织业中也出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型工厂。机器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品产量剧增,在法国出口商品中占居了首要地位,其中,毛纺织品已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展开竞争。制糖、造纸、印刷等工业部门也开始使用机器。蒸汽机的数量迅速增加。在 1820

年时,全国只有 39 台蒸汽机,到 1848 年增加到 5200 台,总功率达到 6.5 万匹马力。

重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起步较迟,不过,在 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也开始采用某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如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焦炭作燃料,替代了木炭, 还出现了鼓风高炉,推广了搅炼法。1847 年,生铁产量达到 60 万吨,钢产量达到 1.3 万吨。煤产量由 1815 年的 88 万吨增加到 1848 年的 400 万吨。在金属加工业中,出现了汽锤、滚轧和切削机床,初步奠定了机器制造业的基础。铁路建筑也开始了。30 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 40 年代末,铁路总长度接近 2000 公里。

到 19 世纪中叶,法国工业生产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其工业总产值在 1847

年达到 40 亿法郎,相当于 1827 年的 3 倍。但是,与英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40 年代初,法国的煤产量只及英国的 1/12,生铁产量和铁路长度分别为英国的 1/4。

50 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进入完成阶段,其重心转向重工业。第二帝国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诸如提供贷款和补助金、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改善交通、兴办公共工程、鼓励外国投资、大量引进英国的人才与技术等,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法国工业的高涨。在 50 至 60 年代,焦炭炼铁法基本上普及,占冶铁业的 92%。贝氏炼钢法和西门炼钢法被引进国内,并且得到迅速推广,使得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到 1870 年,生铁产量达到 138 万吨,钢产量达到 10 万吨,煤产量达

到 1330 万吨。蒸汽机的使用更加普遍,1869 年时全国共有 3.2 万台,总功

率达到 32 万匹马力,相当于 20 年前的 5 倍。铁路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到 1870 年,铁路总长度接近 1.8 万公里,全国铁路网基本建成。

轻工业的发展继续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各种新发明和新机器不断涌现, 如针织机、缝纫机和各种木材加工机器等相继应用于生产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这 20 年内,法国的工业

总产值翻了两番。到 60 年代末,机器大生产已成为法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至此,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法国的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英国的鲜明特点。首先,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看,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进行的。尽管法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圈地现象,但其规模和影响远不能与英国相比。此外,对外殖民掠夺虽然也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 18 世纪前半期在同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原有的大片殖民地,其殖民剥削的范围大大缩小,因而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其次,从工业革命的进程看,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70 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用工人还不到 3 人,1000 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 100 多家,而雇用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 10 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70%以上。这种状况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法国,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直到 19 世纪末仍在法国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860 年时,仅巴黎一地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就有 6.3 万人。这类工业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采用分散型的小企业形式,不宜集中,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在工业结构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同时,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居优势。法国的大多数农民在 18 世纪末的大革命中,都获得了一小块土地,以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阶级。按理说,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它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两级分化,导致地产日益集中,但是,由于十分猖獗的高利贷资本作祟,法国小农的分化极为缓慢。1881 年时,占地 10 公顷以下的小农户仍占农民总数的 90%以上。

此外,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早在封建统治时代,法国的高利贷就比较发达。革命后,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又获得进一步发展,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 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是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业。1869 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 307

种有价证券,总数达 330 亿法郎,几乎超过当时法国工业总产值的两倍。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造成企业经营分散,阻碍了新机器、新技术的发明和

推广;小农经济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并

且造成农业生产落后和农民的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发达的高利贷资本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从而减少了工业企业的投资;再加上煤、铁资源贫乏,能源短缺,造成工业成本昂贵,影响了法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和取得的成就远不及英国,同时,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