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奴隶贸易 从 15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后半期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者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奴隶贸易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开创的。1441 年,葡萄牙人贡萨尔维斯和特里斯唐在摩洛哥南部沿海劫掠了 10 名非洲人, 被运回里斯本,充当了家内奴隶。1444 年葡萄牙的捕奴远征队在西非北端大西洋沿岸捕捉了 200 多名黑人,运往欧洲市场上出售。从此,残酷的奴隶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但在近半个世纪内,贩运到欧洲去的黑人数量极为有限。

15 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①。随着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经营的种植园和采矿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便从非洲输入奴隶。 1501 年第一艘满载非洲奴隶的船只到达了圣多明各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向西方奴隶贩子们发放执照,允许向他们统治下的美洲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从这时起,奴隶贸易日益变得重要,贩卖黑奴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非洲到欧洲以及美洲的奴隶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以后,荷兰、法国、英国,甚至瑞典、丹麦和勃兰登堡,再加后起的美国也都加入了贩卖黑奴的行列。奴隶贸易大多是由私人出面经营,得到国家支持进行的。

到 17 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来自欧洲的贩奴船,先从欧洲装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白人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最后运回欧洲,形成三角形的路线,史称“三角贸易”。在非洲西海岸,从摩洛哥海岸最南端直到刚果河口全长 3500 公里的沿海地带是奴隶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在今加纳、多哥和贝宁的沿海地带以及尼日利亚西部海岸,因输出大量奴隶而被称为“奴隶海岸”。西方各国的奴隶贩子在贩奴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在非洲海岸建立据点以霸占地盘,像荷兰在 17 世纪前半期破坏

了葡萄牙的奴隶贸易垄断权后,在西非沿海拥有 40 多处据点。其他国家也建有不少据点。加纳的埃尔米纳、海岸角,贝宁的维达,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是当年最著名的奴隶贸易据点。

从 17 世纪中叶至 18 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发展到最猖獗的程度。这同该时期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作物的大量种植,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此时,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奴隶贩子在非洲低价收购黑奴,在美洲高价出售,牟取 100%到 1000%的暴利,黄金、白银滚滚而来。而向美洲提供日益增多的黑人劳动力,欧洲市场自然会获得越来越廉价的工业原料。 17 世纪中叶以后的 150 年间,奴隶贸易已经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

唯一的贸易活动。在贩奴活动的方式方面,除了存在“三角贸易”外,英法等国相继成立贸易公司,垄断对非洲的奴隶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有:1660 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开发非洲公司”, 1672 年创立的英国“皇家非洲贸易公

司”,还有法国在 1664 年建立的“西印度公司”等。奴隶贸易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力资助,还派正规军进行保护,形成十分严密的组织系统,不仅在西非沿海建立贩奴据点和要塞,而且向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扩展贩奴活动。每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奴达数万人, 18 世纪 80 年代,每年平均从非洲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520 页。

输出的奴隶达 10 万人之多! 18 世纪时,奴隶贸易成为世界最大的商业贸易之一。这时候,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了,黑奴贸易主要控制在英国手中。英国成了奴隶贸易的头号罪犯,它所运走的黑人比所有国家运走的总和还多 4 倍。17 世纪末,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但那里的奴隶贩子已开始自主经营奴隶贸易。他们在黑人贸易中走的也是“三角”航程,把北美、西印度群岛和非洲三个地区联结了起来。后起的美国奴隶贩子在贩卖黑奴中特别凶狠和残暴。18 世纪时,美国的贩奴船比英国的小得多,后者一般有 100

吨,前者只是 40—50 吨的单桅帆船。可是,前者装的黑人并不少,把黑人塞满船舱,航运中死亡率特别高。

从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逐渐趋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在贩奴过程中,非洲黑人和美洲黑人奴隶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18 世纪时,在英国贩奴船上发生的奴隶暴动有文字记载的就有 18 次。1700—1845

年间,在英、美贩奴船上发生过 55 次奴隶起义。到达美洲后的奴隶也不断举

行起义,仅在美国,从 1619 年后的 40 多年中,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至少有 250 次。这些斗争大大地打击了奴隶贸易。再由于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的失败,奴隶制度被废除,种植园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这一切都使奴隶贸易的规模大大缩小。特别重要的是因为从 18 世纪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的场所。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这些因素使西方资本家对奴隶贸易渐渐失去了强烈的兴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奴隶贸易大体上在 19

世纪 70 年代就停止了。

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非洲大陆损失了大量人口。由于奴隶贸易延续时间长,地区分布广,又缺乏可靠的统计资料,在奴隶贸易过程中(包括掠奴战争、非洲内地到沿海路上、海上航行),非洲究竟损失了多少人,学者们估计不一。有的认为是 1 亿人,还有的认为是 2.1 亿人,总之是骇人听闻的。运往美洲的奴隶都是身强力壮的,其中 2/3 是男子,年龄多数在 12 到 35 岁之间,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奴隶贸易破坏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稳定。掠奴战争的恐怖造成了社会的极端混乱,许多古老王国纷纷瓦解,非洲原有的物质文化趋于消灭。奴隶贸易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传统商品黄金、象牙等货物的出口逐步让位于奴隶出口,火器成为主要的进口货。非洲经济变得畸形发展。如同参与奴隶掠夺战争的部落酋长成为殖民势力的特殊代理人一样,也出现了一大批依靠贩奴起家的非洲本地商人,他们都成为后来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统治的社会基础。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起来。

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也正是依靠掠夺和贩卖非洲黑奴取得的。马克思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标志之一①。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部分。奴隶贸易取得的巨额利润转变为发展工业的资本。现代欧美国家许多有名的城市不少是在奴隶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英国的利物浦、伦敦和普利茅斯,法国的马赛、南特和波尔多,美国的纽约、查尔斯顿,葡萄牙的里斯本等等。后来,西方

① 《资本论》,第 1 卷(下),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819 页。

国家禁止奴隶贸易后,英国则在禁止贩运奴隶的借口下,以追捕为名在非洲扩大侵略活动,入侵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埃及和苏丹等国。在西非,英法两国都迫使当地国王和酋长签订禁止奴隶贸易的条约,随后借口破坏条约干涉其内政,甚至使用武力来达到侵略目的。

反对入侵者的斗争 南非地处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那里气候良好,土地肥沃,地理位置重要。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通往亚洲后,它控制着欧亚航线的通道。南非的殖民化过程同非洲其他地方不同,它是白人移民在这块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块居留地。

16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今开普敦地方建立了通往远东航线的中途供应站,以后发展成为开普殖民地。初来的移民大多是公司退职的雇员,还有退伍军人和罪犯,后来有来自荷兰、德国和法国的农民。移民中绝大多数是荷兰人,别的国家移民在语言、风俗等方面逐渐被荷兰人同化,日常用语为荷兰语。到 1795 年,在开普殖民地的欧洲移民达 2 万人,其中 30%的人住在开普敦地区。白人移民起初主要从事农业,不同于居住在这里的公司职员, 他们的后裔被叫作“布尔人”。殖民地受东印度公司管辖,总督由公司任命, 听命于驻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公司总部。

欧洲移民到达南非后,利用他们掌握的优良武器、车辆与马匹,随意迁徙,肆意侵夺当地科伊人的土地,掠走他们的牲畜。公司明文规定移民未经同意不得占领非洲人的土地,并划定了殖民地边界,但这只是一纸空文而已。17 世纪末曾任殖民地总督的范·德·斯坦尔本人就霸占了 400 摩尔根的土地, 成为当时最大的农场主。18 世纪初,布尔人开始经营牧业生产,殖民当局鼓励布尔人进入内地占地养牛羊,任意霸占科伊人土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拥有土地 6000—10000 英亩的大牧场主。白人农牧场的生产都依靠非洲人劳动力,除了奴役科伊人外,还从非洲内地引进黑人奴隶和马来人奴隶进行劳动。他们建立的是落后奴隶制经济,生产的产品不再是早期供给往来船只需要的新鲜食品,而是出口棉花、甘蔗、烟草和牲畜等。

历经一个半世纪,布尔人占领了今开普省的整个西南部,面积达数 10 万平方公里。科伊人和内地的桑人从荷兰人登上南非进行侵略活动时起,就不断举行反抗斗争。科伊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反荷战争发生在 1659 年,迫使荷兰人签订协定,答应不再劫掠科伊人土地和骚扰生产。因布尔人违反协议, 1670 年再次爆发反荷斗争,科伊人在冈纳玛酋长领导下进行顽强抵抗,迫使殖民者不敢明目张胆地掠夺土地。18 世纪初,科伊人患流行性天花病,造成大量死亡。科伊人的部落瓦解了,一部分人北迁居住在今纳米比亚的南部地区。一部分人流落在开普殖民地境内,遭受布尔人的奴役。桑人也被逐步挤入北部的沙漠干旱地区。

布尔人继续向东扩张,在大鱼河西部又遭到班图人的一个分支科萨人的猛烈反抗。科萨人不同于科伊人和桑人,他们有着强固的部落组织和较强的战斗力。他们的反侵略斗争延续了百年之久,史称“卡弗尔战争”①(1779

—1877 年),其间有 9 次战争。前两次(1779 年、1789 年)是反抗布尔人的侵袭,均以布尔人的失败告终。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承认科萨人居住的地区。由于科萨人的抵抗,有力地阻止了布尔人向东的扩张。1795 年,英国利用法军侵入荷兰,乘机出兵占领了开普殖民地。随后,英国西侵,发生了

① “卡弗尔”来自阿拉伯语,意为异教徒。荷兰人把班图人称作卡弗尔。

第三次卡弗尔战争,科萨人挫败英国的入侵,捍卫了大鱼河以西的领土。1803 年英军撤离开普殖民地。1805 年英国再度实行占领。根据 1815 年的和约, 开普殖民地由荷兰让予英国,由英国殖民部实行直接管辖。英国人继续不断东向扩张,到 1879 年为止,同科萨人发生了 6 次战争。科萨人的斗争最终遭到了失败,但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南非人民反殖民压迫斗争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其中第 8 次战争(1850 年)最为激烈,战争扩展到大凯河与大鱼河间的广大地域,他们联合了班图人其他各族,甚至长期遭受白人殖民奴役的科伊人也投入了斗争。起义坚持了 3 年之久。直到 1877 年英国才最终占领了科萨人的全部领土。

英国夺取开普殖民地后,从 1819 年起大力资助移民迁往南非,次年移民

5000 人,其中英国人最多。以后,英国的移民人数越来越多。英国统治当局不仅支持他们占领最肥沃的土地,而且不断向布尔人增税,规定英国货币为正式货币,英语为官方语言,甚至不准布尔农场主使用奴隶劳动等等。布尔人不满英国的统治,从 1836 年起纷纷离开开普殖民地,向北部今奥兰治、德兰士瓦以及东北部祖鲁人居住区大迁徙。

布尔人的大迁徙实际上是几个世纪以来白人移民掠夺非洲人土地的继续和扩大。他们在广大被占领土上建立了纳塔尔、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在此过程中,班图人各族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其中祖鲁人的斗争最为英勇、悲壮。

祖鲁人是班图人的一支,很早就居住在今纳塔尔境内。19 世纪初,祖鲁人日益强大起来。历经国王丁吉斯瓦约(1809—1818 年在位)、恰卡(1818

—1828 年在位)两代,建立了强盛的祖鲁王国。恰卡根据他 10 多年来同英国人、布尔人打交道的经验,深知殖民者迟早要企图吞并纳塔尔这块濒临印度洋的宝地。他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力量。首先,改革军事制度,将各部落的成年人按年龄组织“同龄兵团”,规定 35 岁前为服兵役年龄,儿童 12 岁起参加准军事训练,18 岁起接受正式军事训练。其次,加强战士的武器装备,每个战士配备一个盾牌和一支短杆刺矛,增强了作战能力。

1828 年丁刚继位后,进一步增强军队实力,配备马匹和火器,加强机动应变能力。他还利用英国人和布尔人的矛盾,从前者手中购买枪支弹药。

布尔人从 1837 年初起,派遣民团潜入纳塔尔,建立堡垒和农场作为前

哨,蚕食祖鲁人土地。丁刚于 1838 年 2 月诱杀了布尔人头目雷提夫,击溃了

驻守在纳塔尔境内的布尔军主力,清除了他们的堡垒和农场。该年 11 月下

旬,布尔人将军比勒陀利乌斯被任命为总司令,重整远征军,配备有 500 名精干骑兵以及包括小炮在内的大批装备,大举反攻。他们利用优势兵力,采用环形牛车阵战术,即以牛车为掩护,发挥枪炮的密集火力进行杀伤,然后用骑兵追击。

当年 12 月 15 日,布尔军前锋与祖鲁军相遇于恩康姆河的河套地区。16 日清晨,上万名手执刺矛、盾牌的祖鲁战士在丁刚的指挥下排成密集队形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祖鲁军是以中央为主攻部队,进攻时,左右两翼先行插入敌阵,合力消灭被围中的敌人。战斗持续两个小时,祖鲁战士遭到敌人猛烈火力的阻击,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时又遭到敌骑兵的袭击。祖鲁军遭到重创, 死伤 3000 人,鲜血染红了恩康姆河。后来这条河被称为血河。此战即是南非史上著名的“血河之战”。布尔军占据了祖鲁人的大部分领土,并利用祖鲁人内部酋长的反叛,最终瓦解了祖鲁人的反抗。丁刚也于 1840 年死在向北逃

亡的途中。接着,英国和布尔人为争夺纳塔尔发生激烈的冲突,前者于 1843

年出兵最终吞并了纳塔尔。祖鲁人的反抗斗争始终没有停息, 19 世纪 70 年代斗争再次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