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就动机

这是动机的一种。成就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个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活动中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在学习领域则是以求得学业成就为目的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具有成就动机的人参加任何活动总力图取胜;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错误的意见和做法能抵制。成就动机强的人比成就动机差的人更能坚持学习,也更有成就。总之,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自我提高的和附属的三种内驱力构成。

所谓认知驱力,即求知欲,是指想要了解理解知识信息并阐明与解决有关问题的需要。它多为从好奇的倾向与探究、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儿童聚精会神地注视蚂蚁活动情景的行为,就是认知驱力推动的结果。学生对学科的认知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并反转过来又成为推动学习的较稳定的学习动机。

所谓自学提高的内驱力,是指想要依自己获得提高的胜任事业或学习的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是指向于由一定的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力求以优良的学习成绩来达到名列前茅的需要,就是一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一般来说,任何学生都有某种程度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学生这种内驱力一经作用于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促进学习获得良好的成效。

所谓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获得他人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许而努力学习或工作的需要。它是把目标的追求指向于自己获得外界的认可或赞许。儿童为获得人家夸奖而唱一支歌就是这种内驱力的表现。附属内驱力的作用,一般来说同人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低,附属内驱力越强,年龄越低越喜欢人家赞扬。研究表明,附属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赞许,但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恰如其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