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通过适当的竞赛,激励学生的斗志,调动他们的奋发向上、克服困难的积极性,是使学生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 获得成绩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尤为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看谁最先做出来”、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等激励和挑战性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竞赛有多种方式,如个人之间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不同的竞赛方式对学习动机都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很多竞赛的结果往往是少数人获得名次,多数失败者,获胜者受到鼓励,失败者泄不安、忍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当,负效应较大。过多地运用竞赛,甚至滥用竞赛,会使竞赛的效果适得其反。

为把竞赛搞好,更好地通过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减少负效应,达到教育目的,在组织开展竞赛时,教师要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要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态度,反而引起副作用。第二,题目不宜过难,尤其在有大量成绩中下的学生参加的情况下,最

好搞一些基本功等最基本的基础内容的竞赛,如识字、阅读、速度、规范化等竞赛。必要时,将学生按能力分组,使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同级别、同水平,同规则、同要求下进行。这样,竞赛才会对参加者产生激励作用。否则将会使一部分人放弃竞赛,无动于衷,竞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采用适宜的竞赛形式,避免过强的竞争性,让学生增加获胜的机会,赛前有获胜的希望和可能。这样,有了信心,才能激其努力。

第四,要注意竞赛后对不同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克服竞赛后产生的一些优越感和自卑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成绩如何,既是客观的,但也有偶然性因素,它只能反映这次竞赛情况,并不能代表将来,取胜了,还需继续努力,否则亦会转变。竞赛成绩不良者,应分析一下其中失利的因素,振作精神,积极训练,是一定会有进步的。在态度指导中,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其错误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