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不列颠
——由于进行了虽不彻底、但却代表着相当好的选样的调查,我已获得了极有意义的指标,可以说明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之间的转账在同前不列颠银行制度下所具有的实践与理论意义。同时我们必然记得第三章中所指出的情形,即不列颠的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之间的分界线已经毫无疑问地混淆起来了。
大部分存款都是时期很短(七天至十四天)的通知存款,而实际上则通常是随支随付,只减去几天的利息以代替通知期。据说存入时间较长的定期存款不会超过全部存款账户的 1/4 至 1/3。
在战前时期,一般认为大不列颠的定期存款对总存款的正常比率大概接近于 50%。①在战争时期中,存款账户相对于存款的普遍增加而言是大大减少了。到 1919 年,似乎保持为存款总额的 1/3 多一点,而不是 1/2。根据作者从银行家方面可能获得的材料②来看,存款账户和往来账户在存款总额中所占的年度百分比大致有以下的变动:
大不列颠的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在存款总额中所占百分比
年度 |
存款账户百分数 |
往来账户百分数 |
---|---|---|
1913 |
48 |
52 |
1915 |
34 |
66 |
1920 |
38 |
62 |
1921 |
44 |
56 |
1922 |
44 |
56 |
1923 |
43 |
57 |
1924 |
44 |
56 |
1925 |
45 |
55 |
1926 |
46 |
54 |
1927 |
46 |
54 |
1928 |
47 |
53 |
1929 |
48 |
52 |
由此可见,存款账户的比例是逐步递增地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的,从 1919
至 1929 年几乎从没有间断。
由于密得兰银行与劳埃德银行现在按月公布它们的百分比数字(我希望其他银行也能仿效它们的榜样),所以把这些数字与以上更全面估计一并列出来是有用处的。
存款账户在存款总额中所占百分比
年 度 |
密得兰银行百分数 |
劳合银行百分数 |
---|---|---|
1919 |
28.6 |
39.3 |
1920 |
33.8 |
43.3 |
1921 |
39.7 |
49.3 |
1922 |
40.0 |
50.3 |
1923 |
40.2 |
48.5 |
1924 |
41.5 |
49.0 |
1925 |
42.7 |
50.4 |
1926 |
43.7 |
51.4 |
1927 |
44.3 |
52.6 |
1928 |
44.7 |
53.6 |
1929 |
46.8 |
54.8 |
1930 ( 6 个月) |
48.3 |
55.5 |
这些数字表明,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的相对比例的变动已经大到足以使存款总额的变动作为往来账户变动的指标时极易使人误解的程度,情形在下表中(第 7 页)说明得十分清楚:
由此可见,如果这些估计正确的话①,1920 年的存款总额虽然可能不高干 1926 年,往来账户却高了 16%。往来账户不断地转移为存款账户,是
因为存款账户经过战时的减退后又逐步向战前
年 度 |
九家清算银行的平均存款总额1924 = 100 |
往来账户对存款总额的估定比例 |
往来账户的估计总额1924 = 100 |
---|---|---|---|
1919 |
90* |
66 |
106 |
1920 |
100* |
62 |
111 |
1921 |
108 |
56 |
108 |
1922 |
106 |
56 |
106 |
1923 |
100 |
57 |
102 |
1924 |
100 |
56 |
100 |
1925 |
99 |
55 |
97 |
1926 |
100 |
54 |
96 |
1927 |
103 |
54 |
99 |
1928 |
106 |
53 |
100 |
1929 |
108 |
52 |
l00 |
*估计数字。实际数字未曾发表。
的正常比例恢复,这实际上就起了隐蔽的通货收缩作用,其程度足以说明如下的现象:假定这种作用对营业存款与收入存款的影响相等,在存款总额不受任何变化的影响时,由于上述通货收缩作用,物价水准就会降低约 20%。这些数字特别有助于说明 1920 与 1923 年之间物价水平下降与存款总额
的下降(如果有的话)完全不成比例的量值,对于后来在 1923 年至 1926 年之间的经过情况说来,也是这样。就已公布的情形来看,1923 至 1926 年间的银行存款总额没有变动,而当时的消费指数也几乎没有变动。但是,如上表所示,往来账户存款总数的百分比却从 102 下降到 96。由于 1926 年的产
品量几乎肯定少于 1923 年,因此这个时期往来账户存款的减少就给有关货币状况发展过程的解释补充了一个重大的被遗缺了的环节。
然而,英国的往来账户从存款总额中分立出来,对于解释货币状况发展过程的问题所提供的最显著贡献却是有关战争时期的那一部分。我们记得, 1914 年第一次募集战时公债时遭到了失败,其中大部分不得不由英格兰银行及其他银行认购,后来就进行了强大的宣传运动,使公众认购往后的战时公债。当时的理由是,由银行认购具有通货膨胀的作用,而公众认购则没有。人们甚至认为,对于公众从存款账户取出货币来缴付认购战时公债的款项的做法说来,这一论点也能适用。诚然,银行当时还提供了“爱国运动”特殊办法来促进这种做法。我认为当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种做法可能大大地促成通货膨胀。实际上这种认购办法的效果和银行直接认购、并将全部认购金额增加到往来账户中的效果是彼此相同的。公众将完全没有现金作用的存款账户上所存的货币转移到政府的往来账户上,由政府使用,从而增大了其他的往来账户,使流转货币的增量和银行存款总额中任何可以观察到的变动完全不成比例。像这样变动的某些存款账户可能是属于在银行所保有的这类账户中最老和最为可靠的存款。如果我们假定,在爱国运动的宣传影响之下投资于战时公债的存款账户不超过战前存款账户的 1/3,而战前的存款账户又
占存款总额的一半,那么往来账户就将增加 33%,这就足以使物价维持在比以往高这样多的水准上。政府支出的性质,事实上是使其中绝大部分迅速地归入收入存款,其结果是储蓄存款的转出充分发挥了使货币购买力的降低的作用。1915 至 1916 年英国货币状况的发展过程的确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例证,足以说明这种移转可以在什么方式下对物价发生影响。
因此,可能正是这种没有被观察到的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之间互相移转的因素,对 1914 至 1920 年间英国物价的上升,以及 1920 至 1926 年间物价的下降发生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果所有的银行都能同意分别公布它们以往和今后的存款账户和往来账户数字的话,我们对过去的情形就更加精确地作出判断,同时也可以计人这一因素以调整未来的政策。
此外还有一项银行业务和银行宣传活动的改革也说明是有好处的。目前英国银行所实行的办法是对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保持相同比例的准备。但美国方面情形就不是这样:美国法律规定联邦储备银行体系下的会员银行对定期存款只保持 3%的准备,而对活期存款则保持 7—13%的准备。这就大大缓和了储蓄存款所代表的那部分金融流通的变动对于工业流通所发生的膨胀或紧缩作用。如果英国银行对于存款账户保持极低的准备比而不与往来账户保持相同的准备比①,就可能使银行体系对于工业方面的作用更为有利。
诚然,如果我们能够确定,存款账户严格地相当于储蓄存款,那么从某
些观点看来,就有理由对存款账户不保持任何准备,因为这就可以保证储蓄存款的变动不影响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反对这种措施、甚至反对让存款账户准备比低于往来账户的实际理由是:这样做会鼓励银行私下与主顾取得协议并对之让步,从而把实际上的活期存款冒充储蓄存款,以便逃避提供准备金。据说(见下面第 12 页)实际上这种逃避现象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反对意见如果被认为是有实际理由作根据、因而可以成立的意见,那未中央银行在考虑到各会员银行的存款账户与往来账户的存款比例之后,当其决定可以让会员银行保持哪种适当的总准备水准时,也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结论。目前在大不列颠,英格兰银行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比例,更加可能的是它没有认识到这个比例有什么关系。
即使承认中央银行注意金融流通量、以便避免迟早会影响投资量的资本膨胀或紧缩往往是有好处的做法,任何改变如果能使中央银行比较容易分别考虑并处理工业流通和金融流通,那种改变就是值得欢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