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这样说来,我们就回到前面的论点上来了。由于有这种或那种高昂的囤

存费用存在,所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安排中对于处理剩余的流动资本并没有常规的办法。如果由于从前的估计错误而产生了剩余的贮存品,那末这种货品的价格就会继续下跌,一直到消费量增加或生产量削减足以把它消纳下去为止。在任何情况下,剩余贮存品都无法和正常的生产并存。一般说来,在贮存品没有全部消纳以前,经济复苏是不可能开始的,其结果是,复苏的过程不能因为有贮存品的存在而得到多大帮助。

这一部分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我们的现行经济制度最怕流动品的存货。这种存货一经出现,许多强大的力量马上就被驱动起来消灭它。出清剩余存货的做法势必会加重经济萧条,而这种做法所取得的成果又会妨碍经济复苏。

顺便提一句:银行利率变动 1%—2%在囤存费用的总额中显然仅占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把高银行利率的费用说成是影响在买卖贮存品商人的优势因素,乃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说法。至于商人们把低银行利率看成是价格即将上涨的象征,把高银行利率看成是价格即将下跌的象征,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种影响因素时常正好朝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也就是当商情正在好转的时候,促使他们增加贮存量,而当商情正在衰退的时候促使他们减少贮存量。

所以流动资本的论理在萧条景况迅速向下发展的动态方面为我们提供的说法,正好和营运资本的理论在经济繁荣缓渐上升的动态方面给我们提供的说法相对应。正如生产量的提高由于重新创造营运资本需要花时间而只能慢慢进行一样,生产量的削减每当有剩余流动资本存在的时候,就会由于流动资本必须在短时间内予以吸收而必然骤然爆发。

这样,就有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进入到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来了。工业对于准备回供到生产过程中去的可用产品之流的任何过剩或不足都非常敏感,哪怕是微量的也一样。如果不足的话,那末在现行真实工资水平下,就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过多的话,要在现行真实工资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便也同样不可能,只不过理由完全不同;不足时是缺乏充分就业的生产手段,而过多时则是缺乏生产刺激。

以上所说的一切对我们的信用循环理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储蓄率上升而超过投资率的时候,货品上市的速度便高于它按照与生产成本相应的价格所能脱售的速度。在这种情形下,可能只要价格方面有极缓和的下跌, 就会由于诱导流动资本的投资增加而恢复平衡,流动资本投资的增加会消纳市场上多余的货品,同时也会使储蓄与投资重新配合一致。但是前面的论点证明,价格的下跌必须很大,而且必须继续下跌,到生产量随之下跌为止。可是由于生产时期的长度,进货率的减退一开始时会使事情更加严重化,因为它将在生产率尚未下降以前使就业率和报酬率减退。所以营运资本的贮存量势必逐渐减少,而储蓄与投资间的距离也必然会更形加大,除非经济萧条的作用会使储蓄的下降速度比报酬的下降速度快,但这种解救办法是不可靠的。这样,我们对经济萧条一旦出现之后就很猛烈和急速的现象就作了充分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