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比的稳定性
往往有人说:银行是按照贸易情况而改变其准备金的。例如,庇古教授在“工业的波动”一书第 259 页里说:“这个比数不是刚性的而是弹性的。在繁荣时期里,股份银行和别人一样感到乐观,可能愿意减低他们的比率; 在萧条时期,他们是悲观的,可能希望提高他们的比率”。庇古教授唯一用来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乃是关于一百多年以前的情况。就大英帝国和美国而论,我们在下面就可以看出,现代统计数字是不能证实这一结论的。我们将看到这个比率随银行的类型不同而变,并且事实上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时发生过变化。但是在任何一定的时期内,银行却严格遵守本身的既定比率。同时,下面将要提出的数字也会表明,现有的波动与贸易情况之间并未显示什么有关联系。这是意料中的结果。如果让比率下降,下降到低干原先按照慎重和信誉等方面的考虑所决定的数字,那就是虚弱的表现,至少可以说是侥幸心理的表现。然而如果让比率上升超过了这个数字,那就会完全不必要地放弃一个利源,因为超额准备金总是可以用于购买证券或用于投资的。
由此看来,统计资料(将在下面引出)表明,除非在例外情况下,所有的银行都会把它们的准备金运用到最大限度。也就是说,他们很少或从来不会超过惯例比率或法定比率规定为目前这段时期内所需的数量,保持闲置准备金。诚然,当生息的完全流动资产可以购得时,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银行所面对的问题不是贷款多少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准备金的适当倍数,用简单的算术就可以求得。这问题是:在流动性较小的形式下所提供的贷款占多大比例就算安全。因此,实际上会员银行除非能控制准备金总数, 否则就完全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存款总数;关于这种可能性,我将在第七篇中
回头来讨论。
然而,银行将尽最大限度贷款的结论,也就是说它们决不会超过正常比率保持闲置准备金的结论,却有赖于两个条件得到满足:
(一)其情形必须是有生息资产可以购得,这种资产的流通性是毫不成问题的。否则,银行就会常常不得不保持超额的准备金,作为避免日后准备金不足的唯一办法。如果出现的局势和意大利不久之前所发生的情形那样: 库券到期时不能依靠国库付现,而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又不对这种证券提供新的垫款,那末这一条件就没有满足,当人们害怕这种局势可能发生时也是这样。但有了现代的中央银行业务以后,有这种局势存在,甚至是有这种局势的恐惧心理存在,都是反常的。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实际上担保对于某些特种证券的贴现,而大不列颠的英格兰银行则长期以来一贯是这样做的。现代中央银行以现金购买某些特种生息证券的责任,几乎像它必须用法市兑换本行纸币(如果银行纸币不是法市的话)那样,是一种绝对的责任。因此, 银行证券便和黄金一样好,甚至更好,因为它可以生息。这样看来,银行就没有理由要保持超过成文法或习惯法所要求的现金数量而牺牲它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市场放出贷款后所能获得的利息了。
(二)其情形还必须是这样:银行因法律或有约束力的习惯而规定保持的现金准备必须超过营业便利所需要的最高额,从前并不一定如此,现在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如此。现在,与支票比起来,现金的使用已经减少了,而总行外调的运输办法又更加迅速,同时银行存款人造成严重的“挤兑”一一将存款兑现的情形,至少就英国的“五大”银行说来又是不可能的;这种种因素凑合起来,就使银行绝对必需以库存现金形式对于其存款保持的现金比例减少了。除库存现金之外,各行还要在中央银行存有一笔余款以备清算中发生逆差时应用。但是,假定它们已经保有足够的完全流动的生息资产,可以应付各种按理可能发生的情形;那末只要不是法律或约束性惯例有所规定,就完全不必在以上两种需要以外再保持任何现金准备了。
现在让我们根据英国和美国的实际事实来考察这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