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理基础知识是学习地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也需要具有相应的地理基本技能,而掌握地理基本技能不仅有利于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知识的扩展。

  1.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确定

地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编写的。它们是地理科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地理知识,一般称为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技能是指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技能。初中地理技能是根据学生今后在学习、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地理知识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确定的,它是多种地理技能中的最基础、最主要的技能,因此称为地理基本技能。

  1.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和分类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是由地球、地图、中国地理(概述、分区)和世界地理(概述、大洲、国家地理)组成的。主体部分是区域地理。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必须突出区域地理的特点,运用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为了认识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从认识过程和阶段把初中地理知识划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两类。

 地理分布

 地理景观

地理感性知识——地理事实

初中地理知识

地理概念

地理现象

地理数据

地理理性知识地理规律

 地理理论

  1. 地理感性知识 中学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根据知识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
  1. 地理分布 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例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坡向、地理事物间相对位置等等。地理分布是产生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空间概念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主要从地图上获得地理分布的知识。

  2. 地理景观 是反映地理事物景色或外貌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初步的、表面的认识,例如,地理事物的规模、范围、外部形态、颜色等等。地理景观又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前者如珠穆朗玛峰、白头山天池等图片及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后者如鞍钢的高炉群、泰姬陵等图片及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的一般属性,是认识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基础,在形成地理概念中起重要作用。学生的地理景观知识,除少数通过野外观察或社会调查直接感知外,主要是通过学习教材、观看图片、幻灯片、电影片或录象片等活动获得。

  3. 地理现象 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时,表现出的外部状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直接的、表面的认识。例如,昼夜的更替、三角洲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工业区的扩大等等。地理现象与地理景观不同, 地理现象是从动态反映地理事物变化的外部表现。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课文学习、观看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实地观察获得地理现象的知识。

  4. 地理数据 是反映地理事物特征的数量化形式的知识,是人们从数量上对地理事物表面特征的认识。例如,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海拔 8848.13

米、降水量 800 毫米等等。地理数据知识除少数可为学生直接测得外,绝大多数是从书中或图表中获得的。地理数据是揭示地理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联系的重要依据,是形成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基础知识。

  1. 地理理性知识 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和本质联系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和智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地理理性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而形成的知识,是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与发展。根据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地理概念 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它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反映的一般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出的。初中地理概念是初中地理教学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它不仅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是学习其他地理理性知识(地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的基础,根据地理概念的特点, 可将其分为单独地理概念、一般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

单独地理概念,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例如,黄河、乞力马扎罗山、梅雨等。单独地理概念不能再分出同类地理事物。

一般地理概念,又称普通地理概念,是反映同一类地理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概念,例如,地形、气候、城市、工业布局等。这类概念可以分成若干同类的对象,例如,气候可以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等等。

集合地理概念,是反映某一地区同类地理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概念。例如,亚洲的气候、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地形、非洲的地形、英国的工业等。这些概念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内同类地理事物所构成的整体的特征,而不是这些具体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中国的气候是由东北、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等地的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组成的。中国气候的本质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它是组成这一概念的各地气候所不具有的。由此可见,集合地理概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整体性,这正是与一般地理概念的本质区别。

  1. 地理规律 是反映地理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

识。地理规律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地理联系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例如,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水对岩石有侵蚀作用、交通线能促进工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等等。地理联系规律可以反映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域联系和结构联系。因此,在认识地理成因、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通过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确定区域特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形成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的基础。

地理演变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例如生物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人口迁移的规律等。掌握地理演变规律,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特点,并预示其发展的趋势。

地理分布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例如气温垂直递减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规律等。掌握地理分布规律,有利于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建立正确空间概念。上述三类地理规律,分别从相互联系、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揭示地理

事物的本质联系,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成因、空间联系以及预示发展等方面,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地理主要讲述了自然地理规律,其中尤以地理分布规律所占地位最为显著。

  1. 地理理论 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系统的地理知识。地理理论是由众多相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组成的地理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地理理性知识。例如,板块构造学论、人地关系谐合论等。地理理论是更加概括、系统地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地理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初中地理知识中,地理理论所占比重很小。
  1. 学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为了正确有效地进行地理知识教学, 必须认识学生学习各类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并了解学习各类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见 12~13 页表)。
  1. 初中地理基本技能的组成和内容

初中地理基本技能是由地理分析技能、地图技能、地理图表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等组成。从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训练要求看,重点是培养地理分析技能和地图技能。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时, 应着重训练地理分析技能和地图技能。

地理技能按其活动方式和特点,可以分为地理活动技能与地理心智技能。地理活动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合理的、完善的程序构成的,以操作活动方式为主的技能活动。如地理绘图技能、填图技能、有关仪器与模型的使用技能等。地理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它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在认识和解决地理事物和问题的活动中,这些心理活动以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自动地进行。心智活动技能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如地理分析技能、地理观察技能、地理计算技能等。

学习和掌握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了地理技能, 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要学习分析影响气候因素的技能,就必须先学习有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分析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也加深了对以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掌握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必要条件。例如,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

就是学习地形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地理技能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学习能力,已形成的地理技能,又可促进地理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如果掌握了从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技能,在以后有关河流问题的地理活动中,他们将运用已掌握的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技能,去观察、思考、记忆,由此促进了有关能力的提高。因此,技能是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

鉴于地理知识具有广泛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地理技能所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图1

涉及的范围也是宽广的、综合的。例如,地理知识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技能,而且要有分析、观察人文地理环境的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能。技能培养的广泛性与综合性,与学生年龄特征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地理技能培养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任何一种地理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多次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地理技能是多层次的,各种地理技能有不同的深度与广度,初中地理只要求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地理技能。例如,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技能,只要求能依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依据等高线图上的注记,判断高程。教师要善于研究各种技能的层次,各层次何时讲授为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差异等。

初中地理各种技能的内容

  1. 初中地理分析技能地理分析技能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依据地理

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地理的分析技能主要是分析各地理要素的技能和分析地理特征的技能。

  1. 分析各地理要素的技能,是指将地理环境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以认识各部分、各方面或各个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技能。

  2. 分析地理特征的技能,是指将地理环境的各部分、各方面或各要素联结起来,构成对地理事物整体认识的技能。

例如下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图2

气温、降水又各自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从不同角度说明气候特点。将气候分解为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并明确各部分的作用,这是学生应有的分析气候要素的技能。在分析气候要素的基础上,明确所处温度带和确定气候类型,这是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分析各地理要素的技能与分析地理特征的技能是地理分析技能的两个侧面,掌握分析地理特征技能的前提条件是具备分析各地理要素的技能,而掌握分析地理要素技能的目的是要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技能。

  1. 地图技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运用地图,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地图技能是初中地理技能中最主要的技能。地图技能一般可分为读图技能和填图、绘图技能。
  1. 读图技能 阅读地图技能的形成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一般可分为学习阅读地图、查阅地图和分析地图三个阶段。

学习阅读地图是指通过对地图基本知识的讲授,会在地图上利用经纬网辨别方向,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约数,依据经纬度确定任一点的位置;会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会在地图上查找符号和注记,并能掌握一般常用符号阅读地图。例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根据颜色识别地表形态、地面高低起伏等。

查阅地图,是指能独立地在地图上查找已经讲授过的地理知识,如大洲、大洋、国家位置、山、河、城市等,并能明确其空间位置。离开地图后,能在头脑中再现地图表象。

分析地图,是在机械地查阅地图的基础上,理解地图上地理事物的内在

联系。只有能将地图上的颜色、符号、方向、比例尺等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概念联系起来,说明地理现象的内部联系,才能算是真正会阅读地图。例如, 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通过读图,明确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即是落差大的河段,落差大小与长江流经地区地形、地势有密切联系,这就揭示了地形、地势与水力资源的关系。分析地图,也要由易到难,由分析单幅地图到多幅地图综合分析。

初中地理图以分布图为主,依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一般分布图和等值线图。一般分布图的种类最多,如地形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各种资源分布图、水系图、交通图、各种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等等。阅读各种分布图的技能虽有差异,但也有其共同特点:①应具备有关问题的地理基本知识,这是指导阅读地图的基础;②会识别各种有关问题的符号,准确地说明该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③建立正确的地理事物表象与地图表象之间的关系;④明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等。

下面以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技能的形成为例加以说明。

表示地形的地图有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分层设色地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底图,在等高线间着上不同颜色,以表示各种地形的海拔高度及地面起伏等。学习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应首先学会阅读图中的高度表,高度表由数字和颜色两部分组成。高度以米为单位,海平面的高度为 0 米,陆地上的不同高度分别以绿、黄、褐等颜色表示,雪线以淡紫色表示;海洋则以不同深浅的蓝色表示。②掌握各类地形一般海拔高度(海洋深度)与各种颜色的关系,如平原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用较深的绿色表示,浅绿色一般表示仍属平原范畴的平原边缘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大于 200 米,小于 500 米,亦称高平原;而黄色至深浅不同的褐色,则表示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形。③建立正确的地形表象与地图表象间的联系, 以加深对各地地形特征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看电影或实地考察,对丘陵的形态、特征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象(较小范围的具体形象), 当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时,通过文字和颜色看到江南丘陵时,在头脑中首先出现的是观察时所得到的形态表象,然后才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分布的丘陵地形(大范围的空间分布),这就是地图表象。当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掌握熟练之后,再谈到江南丘陵时,首先想到的是地图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丘陵地形,即地图表象;然后才是具体的地形表象。④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概念。例如,有的学生将表示平原的绿色误解为森林和草地,将表示山地、丘陵、高原的黄、褐色误解为是一片沙漠或荒山秃岭。⑤会正确说明山脉的延伸方向、各种地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地形的分布等。

初中地理涉及到的等值线图有等高线(等深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利用一组等值线表示某种地理现象在空间上分布的一种方法,并说明地图上任何地点的数值。等值线图是依据抽象的数值绘制的,初中学生较难掌握。学习等值线图,应辅以立体教具或实验。

掌握阅读等值线图的技能,要从分析等值线的密度、形状和走向入手, 依据阅读内容,进行判读。在一般情况下,等值线图上的等值线数值间隔是保持一定的常数。这样就根据等值线距离的疏密程度,判断地理现象变化的急或缓;根据每条等值线的读数,就可以确定一地的数值和地区间的数值差。如在等高线(等深线)地形图上,等高(深)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峻;等高

(深)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和。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地区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地区差异小。根据等温线图上标注的数值, 可以知道地区间数值差。如果需要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则需要研究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及弯曲状况。在阅读等值线的基础上,说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1. 填图和绘图的技能 填图和绘图是培养地图技能的一种手段。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可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填图、绘图的技能技巧。

初中地理主要是填写填充图,以填写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等内容为主,填图首先是准确,其次是规范、整洁、美观。

初中地理对绘制地图的要求主要是学会用方格缩放法绘制地图。用方格缩放法绘制地图应正确理解缩放倍数及图中所画辅助方格的多少。

  1. 地理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以简明的图象和符号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及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地理图表技能是重要的地理技能,它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地理图表技能包括阅读地理图表和绘制地理图表技能。

  1. 阅读地理图表技能 依据其表现方式,可分为:

①阅读景观图 景观图是表示各种自然、人文景物的照片、画片等,它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有利于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对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理解。阅读景观图首先应根据图名阅读图中主要地理事物的特征,然后分析主要地理事物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读中国地理上册彩色黄土高原的梯田景观图,近景是夏季的梯田,在人工改造的黄土高原上发展了耕作业;远景似尚未开垦为梯田,但无树木、森林等植被;在图中还可观察到这里长期被流水侵蚀切割形成的黄土沟壑,水土流失严重。梯田一直修到山顶,更加剧了水土流失。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 把耕作业为主改变为林牧业为主。

②阅读示意图 示意图是用简单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分布、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或地理原理等。示意图有利于对地理理性知识的理解。阅读示意图应明确题意和各种符号的含义,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依据示意图所反映的内容,又可分为几种:一种是过程示意图,说明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过程,如岩石的剥离作用发展示意图,大陆轮廓形成过程示意图,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示意图等;一种是地理事物原理示意图,如褶皱、断层示意图,地形雨示意图,锋面降雨示意图等;再一种是经济联系示意图, 如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日本主要矿产资源来源示意图等。

大纲的基本训练中涉及的示意图种类较多,繁简不同,难易不同,应根据内容特点,进行阅读技能的培养。

③阅读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地理数据的表现形式,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初中地理常用的统计图表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图有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等,如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统计表有比较表和一览表等,如巴黎、马赛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比较表,东京、平壤、乌兰巴托的气温、降水资料,非洲各国家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表等。

  1. 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绘制地理图表可以巩固、深化已学的地理知识,

    培养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技巧。初中地理主要是绘制曲线图、柱状图、扇形

图、地形剖面图和制作比较表。

  1. 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

    地理观察与调查是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观察与调查不仅能巩固和加深理解已有的地理知识,而且能丰富亲身体验,增长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观察与调查技能,是学习地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地理事物的广泛性,为地理观察与地理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如在课堂内,可对地理图表、地理模型、地球仪及其他各种地理标本、地理影片等进行观察;在课堂以外,无论农村、城市都可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关内容的观察与调查,如对所在地区地形、河流、运输、贸易、环境污染与保护等都可以进行观察与调查。

进行地理观察与调查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每次观察内容不宜太多。进行地理观察或调查前教师要认真编写观察或调查提纲,提纲中应按观察对象各要素的构成编写,并应注意观察顺序,例如,对山地地形的观察,应包括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坡度、顶部、沟谷状况等。观察或调查中,要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做好记录。完成观察或调查后,应认真整理资料、分析问题, 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观察、调查的内容均属局部的、小范围的地理事物的个体,总结时应将其与一般的地理概念或规律联系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观察与调查的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的, 要视其内容而定。

  1. 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 是依据地理数据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或规律。

初中地理的统计与计算有长度、高度、温度、人口密度、地理事物各部所占百分比、增长率等。

掌握地理统计与运算技能,可促进已有知识、概念的深化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提高。例如依据观测,可积累每日气温的变化数据,根据每日数据, 可推算出日平均气温、日较差、月平均气温、年较差等。依据这些推算出的新数据和形成的新概念,可深入研究气温变化规律,掌握了这些地理技能, 可进一步观察、研究新问题。

此外还有阅读技能、收集资料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