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中国地理知识量的分析

中国地理的知识量极为丰富,现就主要方面进行简单剖析。

  1. 关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中国地理教材中引入基本概念 100 多处, 如:“人口密度”、“内力作用”、“锋面”、“外流河”等等;引入基本规律几十条,如:“我国山脉走向”、“0℃等温线分布”、“锋面雨带的推移”、“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等。这部分知识构成中国地理知识的核心,十分重要。

  2. 关于基本特征(特点):明确提出特征(点)有 20 多处,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独特的高原气候”、“铁路运输特点”、“我国森林资源特点”、“我国水资源特点”等。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建立对地理事物的概括和本质的认识。

  3. 关于图象内容:教材中的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共有 150 多幅,内容极为丰富,数量相当可观,这尚且未包括中学适用“中国地图册” 的内容。这些图画除去起到配合文字叙述的作用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知识内容,它决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所以要引导学生学好有关地图以及各类不同地图所含的丰富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时“手不释图”的习惯。

  4. 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数据:中国地理引用了不少重要的数据,自然地理数据有“中国面积”、“三级阶梯海拔”、“一、七月气温”、“年降水量”、“长江、黄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山西煤炭储量”、“中国水能蕴藏量”等上百条,人文地理数据有“中国人口数、密度”、“黄河干流水电站”、“人均粮食”、“我国石油产量”等几十个。这些数据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数据才能明确表达地理事物的数量、程度等的定量、定性,也才能在同类事物中作出比较,找出差异。这些数据有些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大量的数据是为了说明某一地理事物,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例如,长江、黄河的长度需要记住,而流域面积和水量只需知道大小,不必记忆数字。再如,火车行车时间表的提出,目的是学习利用时刻表的方法, 并不需要记忆具体时间。

  5. 关于地理名称:中国地理中的地理名称,据统计,共有 500 多个基本

地名,其中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有 100 多个,初中阶段需要继续进行复习巩固。

初中阶段新学的中国地名约有 400 个左右。在基本地名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派生地名,如在“长江”的基础上,派生出“长江流域”、“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等。掌握了基本地名,派生地名就不难掌握了。

基本地名的课时量平均约有 5 个左右,应当说分量是相当重的。地名教学一向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难点之一,它首先要求弄清地名的内涵,进而又必须准确判定空间分布。地名教学要和地图教学结合。首先把中国地理中 500 个左右基础地名落实下来,在此基础上扩大、派生。所讲的地理名称一定要落实到地图上,弄清空间位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中,一般强调相对位置。地理名称的掌握,一般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的多次反复练习,要有意识地创造

这种反复重现机会。游戏法、竞赛法等容易引起兴趣的方法可以适当采用。中国地理知识内容是很多的,这里不过举出其主要的。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地理教学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所以,认真学习大纲,领会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讲求和改进教学方法等,就成为教好中国地理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