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

艾蒂安·博诺·德·孔狄亚克(1714—80)出生于格勒诺布尔,是一个政府官员的儿子。他最初智力相当差,到 12 岁还不能读书,因此被认为愚笨而又顽固。然而,卢梭说他是个“默默成熟的英才”。孔狄亚克在巴黎的一所耶稣会神学院受教育,被委任为牧师,但他看来并不称职。

图 335──孔狄亚克

1758 年,他就任帕尔马的斐迪南公爵的私人教师,为他的学生写了十三本书。他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同百科全书派有接触,深受狄德罗影响。不过, 他喜欢退隐,回避一切论争。他晚年同侄女一起在弗鲁克斯度过。他以《感觉论》 (Tr-eatise on Sensations)(1754 年)而赢得了心理学史上的地位。他的早期著作《论人类意识的起源》(Essai sur l’origine des Connais-sances Humaines)(1746 年)一书紧紧追随着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感觉论》使他和洛克共有的那个观点达于极致: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

哈特莱在他《对人的观察》第一部分的末尾提出,物质如果能被赋予最简单的几种感觉,那末,也能达到人类心灵现在所具有的那种智能”(1791 年版,p.511)。孔狄亚克的《感觉论》可以说是对这命题的发挥。孔狄亚克做过一些纯粹想象性的实验,当时的心理学家都知道。其中有一个实验, 孔狄亚克用一尊塑像来解释他的观点。这塑像最初仅被赋予嗅觉,后来增添别种感觉,一次一种。如孔狄亚克所说,这塑像实际上不是塑像,而是一个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只是一开始仅被赋予嗅觉,其余感觉在这个阶段都蛰伏着,后来按下列顺序次第苏醒:味觉、听觉、视觉、触觉。

因此,起先“我们的塑像局限于嗅觉,它的认识不可能逾越嗅觉的范围”。事实上,如果我们给它嗅一朵玫瑰花,则这塑像将仅仅是“玫瑰花的嗅觉”。这初次嗅觉构成这塑像的唯一印象。“我称这为注意。”另外,这嗅觉一定是快乐的或者不快乐的,因此,这塑像便“开始享乐或者受苦”。然而,“当这发散气味的实体停止作用于感官时,这嗅觉并未完全被遗忘,

因为注意把它保持着,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对这气味的或强或弱的印象,其程度视这种注意的鲜明度的多寡而定。这就是记忆。”在体验了形形色色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嗅觉,后来又回忆它们之后,这塑像在蒙受一次不快乐的嗅觉时便能回忆起一次过去的快乐嗅觉,反之亦然。这样,产生了欲望或希望以及厌恶或恐惧的经验。并且,这种注意(对过去和现在的嗅觉)实际上是比较,它在于“同时注意两个观念”。“有比较,也就有判断”,因为“判断仅仅是对被比较的两个观念间的一种关系的知觉”。随着其经验的增长,这塑像获得更强的形成新判断和养成新习惯的能力。已受到过注意的各种气味按它们被体验的次序加以保留。记忆是一种观念链,使这塑像能从一个观念过渡到另一个观念,而不管可能相隔多么遥远。然而,记忆有强弱两种强度。我们称它为记忆,当它仅仅“按过去回忆事物时;我们叫它想象, 当它非常有力地回忆它们,仿佛它们历历在目时。”这塑像兼具想象和记忆。想象并不遵循原始经验的顺序,而能按崭新的顺序重新排列观念。象哈特莱一样,孔狄亚克也诉诸复活的大脑活动(同相应于原始感觉的运动相似)来解释观念的回忆。在转到考察情绪和意志时,孔狄亚克从感觉推行出它们, 一如他推衍更高级的理智过程那样轻而易举。上面已经表明他推衍出欲望和恐惧的方式。钟爱仅仅是欲望,憎恨是在一个对象面前受苦,所以,这塑像自然就能够钟爱和憎恨,但它的钟爱是自爱,因为在它获得触觉之前,它没有自身以外对象的观念。希望和恐惧受到同样对待。“我们的塑像养成了体验舒适的和不舒适的感觉的习惯,这使它断定,它能再次体验它们。如果这判断连结到对一个快乐感觉的钟爱,那么,它便产生希望;如果它连结到对一个不快乐感觉的憎恨,则它便产生恐惧。”意志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或“绝对的”欲望,伴随以这样的假定:“所欲求的事物是我们能支配的。”最后, 这塑像也有人格,或者说,勉强可算具有自我,由“它所体验的感觉的集合和记忆使它回想起来的感觉”组成。孔狄亚克不仅下结论说:“感觉在自身中包含灵魂的一切官能”,而且还断言:即便只有单一感觉,“理解也具有同五种感觉结合在一起时一样多的官能。”(参见 Tre-atise on the Sensations,G.Carr 英译,1930,pp.3—46。)

孔狄亚克接着说明了四种感觉的每一种。他对视觉的说明表现出贝克莱新视觉理论的影响,也即视觉同从相关触觉经验学得的教训相混合。但是, 每种感觉都被认为是理解的一个完全剖面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引起理解的全部更复杂过程的原因。这五种感觉共同地只是扩大应用领域,并不引入理解程序的任何新方法。洛克感到,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象对待感觉那样安置反省。然而,孔狄亚克力主,仅仅感觉就能解释一切其他心理经验,包括反省在内。“判断、反省、欲望、情感等等仅仅是作了不同变换的感觉”(同上书,“Dedication”,p.xxxi)。

孔狄亚克的心理学极为简单,这促成它在法国广为流传。法国心理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它太简单了,因此,不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