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丰
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认为某种活原子是自然的终极组分的概念相当广泛地流行。然而,它导致两种不同的倾向,视强调原子间关系的机械论性质还是它们的有机关系而定。在前一种情形里,所产生的哲学是象狄德罗和霍尔巴赫那样的一种唯物主义;在后一种情形里,它以一种普遍的活力论告终,这种活力论多少带泛神论的性质。布丰和罗比耐都抱这种泛神论,不过前者比较审慎和隐含,后者则比较明显和彻底。
布丰伯爵乔治·路易·勒克莱尔(1707—88)的生物学著作和地质学思辨前面已在关于动物学和地质学的两章里介绍过。他的时代以前的各种思想家已经提出,某种有机分子散布在构成物理自然的原子之间,这些有机分子造成活有机体,正象无机原子构成惰性物质的团块一样。这种观点在仅由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支配的无机界和似乎需要另一种解释模式的有机界之间留下了一道鸿沟。现在,布丰试图给这条鸿沟架设桥梁,为此,他设想自然的一切终极组分都是“有机分子”,它们有无限多组织等级。在他的《一般和特殊的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1749 年以后)之中,他使用自然神论的语言。但是,他的神是斯宾诺莎的神,deus sive natura (“神即自然”),自然象在斯宾诺莎那里一样被设想为是能动的、自我生存的实体,它产生、维持和变换其一切有限样态或者个别现象。牛顿和伏尔泰认为,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极其复杂的机器,而这预先假定了一个无比智慧的全能的“工程师”。然而,布丰则把自然表示为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它凭借其自己固有的或内在的能动性或力量包含、维持、组合和重组有机分子,不需要超验的神作为其外部的、传递的或创造性的原因。这样,布丰认为,他能够克服机械论解释模式和目的论解释模式之
间的冲突,能够把一切自然现象结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自然现象表现为许多不同等级的有机实体,它们随环境或境遇的条件而变。布丰有点含混的泛神论哲学在法国十分流行,并导致兴起一种对自然的普遍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