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南家庄小学六年级 吴玉金

“老闷儿叔”的名字叫吴德富。过去,他吃苦耐劳,能掐会算,可是总也摆脱不了一个“穷”字。据说 60 年代那会儿,他在院子里栽了几棵果树, 养了十几只鸡。刚刚好过了点,又被割了“尾巴”,他还成了镇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被游了街。气得多病的老伴一口气没上来,丢下爷儿三个走了,把个“老闷儿叔”悲痛得直抽闷烟,直喝闷酒。结果不到半年,那点家底就被他喝了个精光,他整天哭丧着脸,把自己装在闷葫芦里,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吴老闷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庄户人的日子真是没说的。家家盖房,户户买电视。“老闷儿叔”呢,更像吃了灵丹妙药一样,一下子恢复了元气。他先是做豆腐,轧面条,1983 年又承包了苹果园。一年净收入三五千没问题,反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乡亲们羡慕得咂嘴:“这个老德富,真是老来得富啊!”真是越有钱越会过,有了钱他一不盖新房,二不买彩电,三不给闺女儿

子,四不大吃大喝。听说连前几年比命还贵重的酒壶也不知扔到哪儿去了, 谁也不知他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忽然有一天,他一下子买了 1000 块钱的国库券,剩余的一股脑儿存进了银行。“德富大叔啊!有了钱不花留着干什么,你就享享清福吧!”好心的人劝他,他却认真地说:“哎!咱富了不能忘了国家呀!”

1985 年春的一天,“老闷儿叔”去银行取出了 3000 元存款,手捧着来到了村委办公室,一个子儿不剩地放到了支书的办公桌上。“老闷儿叔”要干什么呀?他看着人们惊异的样子,不慌不忙地对支书说:“昨天,我听说学校搞六配套资金紧张,我把这 3000 块献出来吧!说真的,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我‘老闷儿’怎么蹦跳也蹦跳不出‘富’来。支书,好好地办学,好好地培养咱们下一代,把咱们的国家建设得富富的,让大伙儿过上更好的日子!”支书激动得一下于握住了“老闷儿叔”的手。周围的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好你个‘老闷儿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