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希望

——大南一校与依牛堡小学手拉手纪实吕东军

在辽宁省法库县南端的一个贫困的小镇里,有一座容纳 346 名学生的乡村小学,那就是依牛堡中心小学。4 月 23 日,当记者在校园内,与一队队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擦肩而过的时候,实在难以相信,他们中间的 70 人,有的曾经辍学,有的曾将离开那朝夕相伴的课堂。然而,就在他们那美好的小学时代即将失去的时候,沈阳市大南一校的上千名师生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失望又变成希望,他们又回到了同学中间,又沐浴到校园里的阳光。

在依牛堡,许多往事如过眼烟云,而朴实、憨厚的村民和师生们铭刻在心的是 1993 年那个盛夏,大南一校的李兰影书记找“亲家”来了。一石激起千重浪,10 多名辍学的该子哭红了眼,即将失学的几十个孩子笑开了脸。10 月 23 日,那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南一校书记校长带领 60 多名师生来到了依牛堡学校,县有关领导和村民们也来了。一次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出现在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托起明天的太阳”手拉手联谊会隆重举行。当2700 多元钱、3 台收录机、3125 件衣物、2589 件文具、120 册图书展示在主席台时,也许仅仅从这一刻开始,大人和孩子们才真真切切地懂得了什么叫“希望工程”:国家希望的是什么?那些城里的师生们希望的又是什么?

联谊会散了,可两校师生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第二年 4 月 1 日,

依牛堡的 32 名教师走进了大南一校,听课 30 多节。在这里,他们学到了愉快教育法和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5 月 16 日,300 多名城里的孩子走进了依牛堡,举行“同享一片阳光”手拉手联谊会,还栽下了两棵友谊树。师生们被热情的村民和同伴拉进家门。此时,城里的孩子才深切地感悟到“真情” 的内涵。12 月 31 日,大南一校那白雪覆盖的校园掩映着彩带和花环,到处充满着友好和温煦。那些被救助的孩子回到了校园。他们被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所感动,被突然间呈现在眼前的画册、文具、贺年卡所惊呆了。1995 年 5 月、8 月⋯⋯谁也无法形容那一次次相聚时的欢乐,那一次次离别时的难舍。

三年里,大南一校的校长、辅导员换了几任,谁都说不清为了依牛堡, 他们都奉献了多少。可依牛堡师生的心里却都装着一本帐:捐款 12740.34

元,收录机 3 台,照像机一架,衣物 4530 件,学习用品 3780 件,图书 500

多册,书包 30 个。学校领导为了不使钱物流失,他们设了一本帐,并经过多

次深入调查,把 70 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划为特困生 15 名、贫困生 20 名、困难

生 35 名,并制定了救助的标准。

手拉手之后,依牛堡小学除了钱物以外,还得到了什么?崔丰元书记说: “使我们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百分之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到了管理方法。”大队辅导员白淑坤说:“被救助的学生中有 15 人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规范生。徐芬失学前是一个一般生,而今学习成绩为班级前三名,她的作文《他们都是雷锋》获得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冯娜是特困生,过去学习中下等,而今始终是年级之首,并被评为省市县三级三好学生。”一位特困生家长说:“没钱也能上学,是共产党给了孩子第二次学习机会啊!”

合上采访本,我的眼前浮现出冯娜、徐芬的笑脸,她们身上穿的新衣服, 背的新书包,用的笔和纸,全都是被捐助的。她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无忧

无虑,拥有同一块蓝天,共享同一片阳光——是希望工程,使他们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