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婚恋趣俗
纳西族青年的恋爱是自由的,而且,正像耸立云天的玉龙雪山一样,他们追求着高洁纯真的爱情。
农历二月初九的东山庙会是纳西族青年男女结交择偶的日子。这天,姑娘们随着母亲或婶婶去祭祀猪神时,小伙子们则手持柳条枝守侯在路旁。姑娘们回家时,依例要买些米花糖饼一类的食品。这时,小伙子便上前向自己中意的姑娘讨糖饼吃。倘得姑娘馈赠,便意味着姑娘亦有意于他了。不过, 此时小伙子不便问她的姓名、住址,而应等到六月的火把节之夜。当大伙围着熊熊篝火狂欢时,这对有情人相互寻觅着——一旦找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他俩便心照不宣,彼此都用脉脉含情的眼神“说话”,交流感情,并在歌舞娱乐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品格。
经过一次一次的接触,他俩情意已浓,这时便单独约会了。见面地点多在村外渠边,细心的姑娘还会在十字路口用树枝或石头作标记,指引小伙子赴约,依照纳西人婚前严守贞操的传统,他俩或各在水渠两边,或隔一簇灌木丛,还须彼此背靠背地交谈、弹口弦或唱“斯白”。
“斯白”是纳西族情歌,与其他民间恋歌不同,由父子、母女口口相传的纳西情歌,曲调宛转,歌词隐晦,格调雅正。他们借吟咏雪山、江河,歌唱云彩、梦思,在迷离中表达内心的情意。例如,男唱:“相思劳梦寐,梦到雪山头。化身为落叶,雪水卷叶流⋯⋯”女唱:“相思劳梦寐,山雪梦消融。雪消浓亦消,水气梦溟濛⋯⋯”他们以落叶、山雪自喻,寄情于梦中神会,情真而又高雅。当然,热恋中的青年,也互送爱情信物。通常姑娘先将自己绣制的荷包和布鞋送给小伙子,男方则回赠帕子、衣料和手镯一类物品。
当爱情臻于成熟时,男家便央求媒人上女家提亲,请人看八字,对属相。当一切验证都和合顺当时,男家备酒、茶、糖、米,第一次上门送礼。女方收下这次名叫“小酒”的礼物后,如若不满意,还可退物悔婚。而半年或一年后,一旦女家接受了男方送来的“大酒”——它包括衣服、布匹、银镯和猪肉、茶叶、糖、米,两家又喝过会亲酒后,这门亲事便不得翻悔了。此后, 男家常在端午、中秋、冬至给女家送礼,农忙时节姑娘帮助男方干活等等, 直至举行婚礼。
男家提出的婚期,常被女方所推迟。只有新女婿亲自送去一袋被称为“逼婿礼”的大麦,岳丈这才依俗允诺。婚前一天,男方送去名曰“红柬”的金银饰品、各种衣物和一桌酒席的食品。这时,女家开始给新娘洗头、开脸和梳妆了。“开脸”亦称“绞面”,这是对新娘脸部进行修饰的传统习俗,广泛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一般在迎娶之前或新婚当天下午,由新娘的妯娌用彩色丝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揪掉,修出细眉,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 并祝其婚姻美满幸福。
男家更是一片忙碌。他们用红绸、木条、松枝在庭院搭喜棚,在屋里屋外张灯结彩,布置洞房——洞房门顶,须高悬一个用红纸裱糊的筛子,上书“麒麟在此”,再插上三支桃木做的木箭,以示用驱邪的瑞兽和桃木箭来防止“白虎”进入洞房作祟。这天晚上还得请一位祖父母、父母俱健在的小男孩陪新郎同睡新床,此谓“压床”,以祈婚后儿孙满堂。
婚礼当天,媒人率新郎和亲友多人,带着一顶空花轿(或一匹马)去接新娘。途中,他们最忌与别的迎亲队相遇。倘若回避不开,双方停下时,新郎要立即脱下一只鞋扔出去,并以扔得越高越远为吉。
听说迎亲队上门来,新娘依俗须痛哭惜别。最后经众人劝慰方梳妆打扮, 拜别祖先和父母,并由接亲的女伴抱入轿中。于是,由舅舅、叔叔和姐妹、侄辈相送,抬着作为陪嫁的各种箱柜、被褥衣物乃至锅碗瓢盆等一应生活用品,一路吹吹打打而行。
有趣的是,当迎亲队来到男家时却大门紧闭。女家唱起了开门调,东巴在门内唱问:“给你开门,金驼子来不来?银驼子来不来?”女家连忙唱答: “金驼子来了,银驼子来了,快快开门。”于是大门始开,并在门槛放一红纸裱糊的马鞍。新郎新娘跨鞍进门,借“鞍”、“安”谐音,祝福新人平安。
新郎新娘入门后,先到祖先神龛前拜祭祖先,再拜见公婆和互拜。这时, 新娘还要送给公婆各一双鞋。进入洞房后,新郎也得立即穿上新娘亲手做的鞋,这叫“换脚鞋”,以示夫妻永不分离。然后,新娘、新郎来到堂屋举行“分大小”仪式,按辈份高低和亲疏为先后,一一拜谢男家的长辈和亲友。
礼毕,众人入席享用婚筵喜酒,新人双双向亲友和宾客敬酒致谢。夜晚, 青年人围着篝火又唱又跳,用欢乐的喜歌、婚歌向新人祝福。
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门。未至家门,新娘必放声哭泣,以示思念父母和兄弟姐妹。新郎新娘进门,依礼应先拜祖先,再拜见父母和长辈,并向来宾一一敬酒致礼。酒席中,姑娘小伙子可与新郎开玩笑,戏谑新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