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节和祭山林节

“大分散,小聚居”,这是怒族人居住的特点。由于生产比较落后,山川阻隔,加上怒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各地方言土语又差异甚大,因而怒族几乎没有民族的共同节日。而各地村寨特有的节日,则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在兰坪一些怒族村寨,村民保留着对日月、也岳、河流、巨石、树林等自然崇拜。每年春天,当桃花含蕾欲放时,村寨合族全体男子,聚集在村寨附近神树下——一般多是核桃树,欢度“祭山林节”。

仪式由巫师主持,村民杀一只黑羊祭天祀树,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毕,大家在神树下烹羊共享,而不能带回家去。对于神圣的树林,村民不但严禁砍伐,同时,他们还禁止在祭场附近射鸟猎兽。于是,这一原始淳朴的祭日,使村寨附近周围林木葱笼,起到了涵养山林、保护水土,保村护寨的作用。

匹河一带的“汝为节”,则是古老的祭祀谷神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当鸡叫头遍时,祭师便在村里喊道:“豆五冲,达五冲,神灵回到这里来!豆五冲,达五冲,人们聚集回到这里来!”豆五冲、达五冲是匹河区的怒族村寨名,是传说中腊乌期氏族和拉甲约氏族祖先的诞生地。当成年男子闻讯聚集村寨中心时,祭师又喊道:“太阳出来了,我就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来的!”

祭祀前,村民已备好一口肥猪、一锅养米酿造的白酒,并派三人砍来金竹、芦苇和青枫栎树枝,插于祭祀的地方。祭仪开始,祭师将荞米酒倒入竹筒,边用小木棍搅拌,边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念毕,村民开始吃饭喝酒——大家依俗将各自带来的食物和烹煮的猪肉,放于大簸箕里拌和均匀。尔后,大家围坐一起,伸手从簸箕里抓捏饭团吃。村民们边吃抓饭,边聊边唱,共度祭谷祈丰的节日,日暮方归。

鲜花节又称“仙女节”,这是流行于贡山县吉木得、丙中、捧当等怒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关于仙女节的由来,这一带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阿茸是吉木得村的美丽、聪明姑娘。她织麻时,因见蜘蛛在屋檐下凌空结网,便萌生了在怒江上架设竹篾溜索桥的主意。她还在高黎贡山的悬崖上凿出山洞,引来山泉供人畜饮用和灌溉农田⋯⋯于是,吉木得村和附近村寨的人都称赞她是天上下凡的仙女。

邻村头人早就对美貌、聪慧的阿茸姑娘垂涎三尺了。他不断派人上门说亲,都被阿茸拒绝了。为躲避头人的抢婚强娶,阿茸只得逃入高黎贡山的一座岩洞里。头人听说后,恼羞成怒,竟指使家丁放火烧山。从此,阿茸姑娘再也没有从洞里出来——她坚贞不屈,最后变成了山洞里的一尊石像,一股清泉从她身上汨汨流出来,滋润着山下的村寨。

为纪念阿茸姑娘,每到农历三月十五日她遇害这一天,吉木得、丙中、捧当等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缀有鲜花的节日盛装,背上苞谷酒,带上熟肉、米饭团和苞谷炒面,来到仙女洞前。这时,仙女洞周围的山坡上,丛丛蓬蓬的杜鹃花盛开怒放,绯红的、粉色的、鹅黄的,艳丽迷人。于是,村民们手捧杜鹃花束,爬进仙女洞,把鲜花献于阿茸石像前。祭祀时,主祭者点燃起松烟,打鼓诵经,众人皆叩头敬礼,祷告仙女佑安祈丰。祭毕,人们在洞前野餐欢饮,唱歌跳舞,互祝吉祥。青壮年男子还在空旷之地进行射箭比赛。三天的节期结束后,人们还要用竹筒盛满从仙女石像流出的泉水,带回家去,给未能前来的亲人饮用,以祈福纳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怒族也过春节。除夕,他们和汉族一样,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边扫边说:“扫吧扫吧,把这一年的不吉不利全都扫出去,明年全家清洁平安,五谷丰收。”

年三十晚上,合家围坐火塘吃年夜饭之前,家中长辈把三块猪肉,挂于火塘铁三脚架的每一脚上,再满斟三杯美酒,洒于三脚架上。他边祭边说: “今年丰收全靠火神爷帮忙,明年还要火神爷多多照应。”祭毕,大家举杯共祝老人长寿,合家安康。年夜饭和初一,皆忌讳用肉汤泡饭吃:否则今年将有山洪暴发,冲毁农田、村寨。饭毕,老人在火塘边给孩子讲故事,青年男女则到村寨公房里对歌,跳踢踏舞,通宵达旦地尽情欢娱。

当大家迎来新年时,男人们开始了射粑粑比赛。他们把碗口大

的糯米粑粑拴挂远处树下,谁用弩箭射中,粑粑便奖给谁。妇女和孩子

们,这时在村寨广场上转秋千——这是在一根木桩上,横架一根横木,两端或攀或坐相等的人,由人推着旋转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