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系家庭里
泸沽湖畔摩梭人的传统住宅是木楞房,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建木楞房不用打地基,也不要起柱立柱。墙壁是用一根根的厚木相垒叠而成,墙与墙之间则用斧子砍出的榫口相嵌接,再架上椽桁,盖上用松木劈出的木瓦,最后压上石块而成。这种木楞房屋,既坚固,又易盖,只是消耗许多宝贵的木材,甚为可惜。值得一提的,靠山吃山的摩梭人,心灵手巧, 他们还用刀斧等简单的工具,造出作为农具的木耙、木锄,打鱼的木刀,织布用的织布机,水缸似的贮水木槽,眷米用的木臼,以及在泸沽湖上打鱼和捞湖草喂猪的独木舟,等等。
木楞房的正房内厅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厅里砌有两个火塘,分别叫上火塘、下火塘。它们用石板砌成方形,底下皆放了一个装了粮食和金钱的陶罐
——摩梭人视之为火塘的心脏,上面再垫土夯平。
每当新房落成乔迁之时,主家依俗要举行庄重的火塘生火仪式:一位健美而又多子多女的妇女,背着一桶水从正门进来;一位体魄强壮的男人,高举火把从后门进来。他们给火塘上架锅,倒水,并由这位妇女接过火把,点燃火塘,以祝从此全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接着,由摩梭人称为“达巴”
的巫师点起火把,烘照屋内各处,并不断用碗舀水泼洒地上——摩梭人认为, 这一来便可驱邪纳福了。最后,“达巴”用酒洒向火塘,以祭祀灶神和祖灵。原来,摩梭人的火塘,正面墙上塑有泥制的灶神像,绘有火苗、日、月、星、辰、金银元宝和五谷水果图案。灶神像前,设有锅庄。而在锅庄与灶神像之间,竖立了一块石条,这是摩梭人的“祭祖石”。仪式结束后,主家开始烹煮酒肉饭菜,欢宴前来送礼贺喜的亲友和村邻。
作为祖先和灶神象征的火塘,是全家最为神圣的地方:任何人不得从火塘上跨越而过;不得以脚踢踏和吐口水、泼脏水,以免亵读神灵;每次吃饭之前,作为一家之长的女主人,都要先舀一点饭菜洒在火塘锅庄石上,以此祭祖祀神。
火塘既是全家人吃饭、聚会、议事、待客的地方,也是举行各种礼仪的场所。摩梭人以右为尊,右侧首位是年龄最大的妇女或家长,接着是按辈份、年龄为序的姐妹和甥女。男人坐在火塘左侧,以年老的舅父为首,其弟弟和甥男分坐下边。不过,倘若火塘尚未生火,任何人皆不得围着火塘而坐,否则便有灾祸降临。
夜晚,火塘周围是家长和老年妇女及未成年的孩子睡觉的地方。正房西侧的厢房是经楼,楼上供奉佛像和喇嘛的住处,楼下是贮存柴草的草棚。东侧的厢房和门楼,底层是猪圈和厩棚,楼上是一间一间隔开的卧室——家庭的每一位青壮年妇女,都有一间俗称“客房”的卧室,以接待自己的阿注过夜。当着她们年老不愿再过婚姻生活时,便搬出客房回到正房内厅去,并把客房让给后代的年轻女子。摩梭青壮年男子,依俗没有自己的卧房,他们得到各自的阿注那里宿夜。倘若未找到阿注或者生了病而不外出走婚时,他们只有与年老的舅父同住一室,或钻进西厢的草棚过夜。
摩梭家庭成员的血统是以母系计算的。这里没有祖父、父亲和丈夫的称谓,男子的身份是舅祖父、舅父。孩子生下后,由母亲、舅舅抚养。摩梭人没有姓,他们只有跟随母亲的家族名号——受了母系家庭的影响,这里的家族名号大部带一个“母”字:“拉木”——母老虎,“依味”——母牛,“尤味”——母绵羊,“牙味”——母鸡⋯⋯
这里的妇女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并支配着家庭的一切。这里一般都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家长,由她来组织家庭的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每年春天,她根据全家的需要,安排种植水稻、麻、土豆、养麦的面积和喂养牲口的计划,并带领家入从事各种劳动。处于从属地位的男子,只是作为母亲或姐妹的助手而已。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外出经商或赶马帮一类的活动。
按照摩梭人的传统,家庭成员的劳动收入和个人副业进款,都要交给家长,再由她根据各人的需要,给每人分配现金和添置用物。当然,男人们须买东西送给自己的阿注时,只要向当家的姐妹或母亲说一下,一般都可如数得到的。
有趣的是,摩梭人家庭的用物,不属个人私有,而是全家的公共财产。例如,家中买了漂亮的衣裙、头帕,家中姐妹几个,谁都可以穿上它外出赶街和串亲访友。
这一淳朴的古风,还表现在一日三餐的全家共食方式上。吃饭时,全家依例围坐火塘边,掌构的家长按长幼顺序,给每人盛一碗饭、一碗菜。他们接过饭菜静静地吃,绝无吵闹和嫌少争多的现象。平均分食的规矩,只有过
春节时才可例外——吃团年饭时,主妇在火塘周围摆上丰富的饭菜,大家围炉团团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另外,按照敬老爱幼的传统,老人和孩子将受到照顾。例如杀了鸡,家长分食时,往往把鸡胸脯肉分给孩子和老人。对于失去母亲的孩子,全家人都会让他吃好穿好的。
摩梭人的财产按母系来继承。家长临终之前,依例将开启各种仓库和箱柜的钥匙交给她所选定的新家长,由她来承担家庭重任。在摩梭人看来,一个母系家庭生活的好坏,不在劳动力和收入的多少,关键还在家长的管理水平。因而,家长在选择接班人时,并不在意是她自己生的,还是姐妹生的, 而是在众姐妹中挑选聪明、能干、和气和善于交际的佼佼者。而且,家长在物色了接班人之后,平日便加意培养她,使她尊老爱幼,说话和气,善于计划和节约花线、用粮,并让她出门办事,增长才干,以便将来可以接过自己的一串钥匙。
由于妇女在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正如当地谣谚说的,“生女重于生男,女儿是根根。”这里向以生女为荣,倘无女儿,便意味着家庭断了根嗣,就得过继养女来支持家门。过继之前,要经过家庭全体成员同意, 然后才带着礼物上姑娘多的家庭去请求过继养女。如果对方同意,须择吉日举行祭祖仪式,报告增加了新的家庭成员,并为她重新命名。仪式结束后, 合家欢宴,以示庆贺。待她成年以后,便可担任家长,主持家庭的一切事务和各种活动了。